南国药香百年传承,广东中药交易市场藏着一部岭南本草经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天刚擦亮,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的铁闸门"吱呀"拉开,潮湿的空气里立刻涌出当归的甘冽、陈皮的醇厚、檀香的幽远,穿着塑料拖鞋的阿婆攥着皱巴巴的采购单,在堆满党参黄芪的摊位间穿梭,隔壁档口的潮汕老板正用带着海风味的普通话招呼客人:"靓仔,西洋参切片要几多?"

骑楼底下的千年药脉

在珠江畔的老字号一条街,78岁的"人参王"李伯每天凌晨三点准时开档,他掌心的紫檀木算盘珠子泛着包浆,算起价格时手指翻飞如蝶:"三七要分开头数,文山产的春七最好,剖开断面像铜镜才正宗。"摊位后墙挂着的营业执照框已经发黄,上面"李记参行"四个隶书字还是民国年间祖父请秀才写的。

这种家族传承在这里不是孤例,转过骑楼拐角,95后的"电商药师"阿珍正在直播镜头前拆解石斛枫斗,手机支架旁摆着祖传的《雷公炮炙论》。"家奶奶说真枫斗要拧成螺旋状,煮汤能拉丝不断。"她边说边演示,直播间里瞬间涌进上百条"求链接"的弹幕。

会呼吸的药材博物馆

走进玉器大街对面的贵细药材区,空气突然变得清冷,玻璃柜台里,虫草像金丝刺绣般整齐排列,天麻戴着防潮纸做的"帽子",鹿茸片在射灯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,潮州商人陈叔轻捏起一片野山参:"看这芦头,像不像戴着盔甲的将军?"他背后的博古架上,琥珀色的血竭与孔雀蓝的藏红花交相辉映。

市场西北角的"百草堂"却是另一番景象,竹匾里的艾草还带着晨露,鸡骨草在麻绳捆扎下泛着青涩的光,晾晒当归的竹架下蹲着穿背心的老头,手里的烟袋随着闲聊忽明忽暗。"阿妹要买灯心草?巷尾第三家最便宜。"老人吐了口烟圈,露出缺了门牙的笑容。

市井里的本草智慧

在清平市场盘踞二十年的"凉茶西施"阿娟,总能用几味寻常药材配出奇方,上周有白领捧着进口保健品来找她:"姐,这瓶维生素能不能和阿胶糕同吃?"她瞥了眼成分表,随手抓把桑葚干:"食补比药片强,加点菊花枸杞煮水,电脑族最合适。"

药材鉴别区的长桌上,老师傅们正在表演"绝活",只见灰袍老者闭目摸过三块肉桂,突然睁眼笑道:"这块越南货掺了桂皮粉!"围观人群发出惊叹,他却不慌不忙掏出放大镜:"真货油线像云纹,假货就像刷了层油漆。"

新派药商的破局之道

当90后海归小林在抖音拍下"中药材盲盒"开箱视频时,他没想到这条短视频会让店里的茯苓丁卖断货,如今他的展位上,传统的蒲苇编织篮里混搭着亚克力透明罐,电子秤连着扫码枪,微信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。"昨天刚寄了批五指毛桃给新疆客户,他们说炖羊肉去膻一流。"

而在市场顶层的跨境电商中心,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商正对着手机翻译软件比划:"你们说的'橘井泉香'是什么意思?"负责接待的粤语翻译笑着指向墙上的《黄帝内经》复印件:"那是中医典故,说医者仁心如同橘井泉水。"

烟火中的传承密码

暮色渐浓时,李伯开始收拾摊位,他小心收起那本翻烂的《中药大辞典》,封面上用毛笔写着"1963年购于北京同仁堂",隔壁档口飘来砂仁炖排骨的香气,让他想起年轻时跟着父亲进山采药的日子。"现在年轻人不愿学'看闻尝摸'的本事,但只要这市场还在,总有人能守住这份手艺。"

此刻的市场像座缓缓沉睡的城池,唯有角落的凉茶铺还亮着昏黄灯光,阿娟往紫砂壶里续上沸水:"来碗咸榄芦根水?治熬夜上火最好使。"窗外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,"广东中药交易市场"七个烫金大字在夜色中愈发清晰,仿佛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与草木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