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脑血管健康的中药奥秘

一归堂 2025-04-12 科普健康 4878 0
A⁺AA⁻

在当今社会,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,而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,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,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那些对心脑血管有益的中药。

常见心脑血管中药介绍

丹参

  • 功效:丹参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、清心除烦、凉血消痈之功效,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冠脉血流量,改善心肌缺血、梗塞和心脏功能,调节心律,并能扩张外周血管,改善微循环。
  • 适用症状:适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,症见胸部疼痛、痛处固定、舌质紫暗;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。
  • 使用方法:可煎服,9 - 15g,也可制成丹参片、丹参滴丸等中成药服用。

三七

  • 功效: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,三七有良好的止血功效,同时能活血散瘀,具有止血而不留瘀,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,它还能降低血压,减慢心率,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。
  • 适用症状:用于咯血,吐血,衄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,尤其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伴有瘀血症状者。
  • 使用方法:研末吞服,1 - 3g;煎服,3 - 9g,外用适量。

银杏叶

  • 功效:敛肺,平喘,活血化瘀,止痛,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、萜类内酯等成分,具有扩张血管、增加血流量、改善微循环、降低血液黏稠度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。
  • 适用症状:用于肺虚咳喘;冠心病,心绞痛,高血脂。
  • 使用方法:9 - 12g,也可制成银杏叶片等制剂。

黄芪

  • 功效: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,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保护心血管系统,改善血液循环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
  • 适用症状: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等,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伴有气虚症状者较为适用。
  • 使用方法:9 - 30g。

心脑血管中药对比表格

中药名称 主要功效 适用人群 使用方法
丹参 活血化瘀、通经止痛、清心除烦 瘀血闭阻型胸痹患者 煎服或制成中成药
三七 散瘀止血、消肿定痛 心脑血管疾病伴瘀血症状者 研末吞服或煎服
银杏叶 敛肺平喘、活血化瘀、止痛 肺虚咳喘、冠心病、高血脂患者 煎服或制成制剂
黄芪 补气升阳、利水消肿、行滞通痹 心脑血管疾病伴气虚症状者 煎服

心脑血管 中药 FAQ 常见问题大全

问:心脑血管中药可以长期服用吗?

答:部分心脑血管中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长期服用的,像丹参、三七等,它们在改善心脑血管循环、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,但长期服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,不同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,对药物的耐受性也有差异,体质虚弱者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剂量,长期服用某些中药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,比如有些中药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,在长期服用心脑血管中药时,一定要定期复查,根据身体状况和检查结果,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决定是否继续服用以及调整用药方案。

问:心脑血管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?

答:心脑血管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一起吃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有些情况下,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,增强治疗效果,在治疗冠心病时,西药硝酸酯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心绞痛症状,而中药丹参、三七等可以从整体上改善心血管循环,两者配合使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,有些中药和西药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,含麻黄的中药与降压药同用,可能会降低降压药的疗效,在同时服用心脑血管中药和西药时,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,由医生判断是否可以联合使用以及如何调整剂量。

问:服用心脑血管中药有什么饮食禁忌吗?

答:服用心脑血管中药时,饮食上是有一些禁忌的,要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辛辣食物如辣椒、花椒等,可能会影响中药的药效,还可能加重内热,不利于病情恢复,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、肥肉等,会增加脾胃负担,影响药物的吸收,生冷食物如冰淇淋、生鱼片等,容易损伤脾胃阳气,影响药物的运化,要避免饮酒,酒精可能会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相互作用,降低药效,甚至产生不良反应,有些中药还有特殊的饮食禁忌,比如服用人参时,不宜同时食用萝卜,因为萝卜有破气作用,会降低人参的补气功效。

中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,但在使用时一定要遵循科学、合理、安全的原则,如果对心脑血管中药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