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山城的种子力量,探秘重庆中药材种子公司的崛起之路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张总,您看这株金荞麦的种子,咱们用新方法培育的出芽率又提高了15%!"在重庆南川区云雾缭绕的山坳里,90后技术员小陈举着培养皿兴奋地喊道,他身后,成片的中药材种子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这里正是重庆市中药材种子公司的种质资源库核心区,谁能想到,这个如今年产值过亿的"种子王国",十年前还只是间藏在居民楼里的小作坊?

从背篓到实验室的创业史 2013年的夏天,在重庆中药研究院工作了15年的周明远做出了个疯狂决定——带着团队下海创业。"当时背着竹篓挨个收购站收种子,晚上在渝中区老居民楼里挑拣杂质,蚊子咬得满腿包。"周总笑着回忆,眼里却闪着光,转机出现在2016年,当他们在武陵山深处发现濒危的"川续断"野生种群,用组织培养技术成功繁育出十万株幼苗时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

破解"卡脖子"的育种密码 走进公司位于江津的现代化育种中心,仿佛踏入未来世界,在智能温室里,LED补光灯24小时模拟太阳光谱,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着每株药材的"心情",最让人惊叹的是基因库里保存的2300多份种质资源,其中不乏三峡库区特有品种。"我们给每种药材都建了'基因档案'",技术总监王博士指着电脑屏幕说,"就像给种子办身份证,抗病性、有效成分含量这些指标一目了然。"

把论文种在山坡上的创新路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板溪镇,60岁的药农杨大爷成了"新潮农民",他手机里装着公司开发的"神农管家"APP,扫码就能知道田间种植的玄参该施什么肥。"以前种药材靠天吃饭,现在公司不仅提供良种,连病虫害防治都有专人指导。"杨大爷捧着新收的鄂西乌天麻,黝黑的脸上笑出皱纹,这种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的模式,让周边7个县的2万药农年均增收2.4万元。

藏在深山里的"种子银行" 驱车沿着巫山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,海拔1800米的种质资源保护站出现在眼前,这里低温干燥的岩洞被改造成天然种子库,保存着300多种珍稀药材的"生命密码",工作人员小心地展示着真空包装的种子样本,其中既有价值千金的铁皮石斛,也有看似普通却能解毒蛇咬伤的"蛇倒退"。"这些种子就像中医药的诺亚方舟",负责人李站长轻抚着冷藏柜说,"任何时候需要,都能唤醒整个生态系统。"

走向世界的中国"药芯" 今年春天,公司的半夏种子首次出口到泰国,在曼谷的中药材市场,颗粒饱满的"渝半夏"卖出了普通品种三倍的价格,更让周明远自豪的是,他们参与制定的《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标准》即将发布。"要让世界知道,最好的中药材种子在中国,在重庆。"他说这话时,窗外的嘉陵江正奔涌而过,仿佛应和着这份雄心。

如今走进公司展厅,琳琅满目的种子标本旁,摆着各种深加工产品:破壁灵芝孢子粉、冻干三七片、即食中药茶饮......这个从背篓里走出来的企业,正用一粒粒种子书写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传奇,或许某天,你在药店买到的那包优质川芎,就来自这群山城"种子猎人"的匠心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