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市场价格坐过山车,有人囤货赚翻,有人血本无归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去药店抓过中药的朋友可能发现,同样一剂调理脾胃的药方,年前三百多就能配齐,现在居然要奔五百去了,这年头连中药材都开始玩"蒜你狠""豆你玩"的套路?其实这背后藏着整个中药行业的风云变幻。

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,老张蹲在摊位前直嘬牙花子,他经营中药材批发二十年,今年算是看走眼了。"去年看连翘价格涨得凶,咬咬牙囤了十吨,结果今年新货下来直接跌了三成。"老张指着堆成小山的连翘苦笑,"现在仓库里这些宝贝,都快成赔钱货了。"

这种戏剧性的价格波动正在多个中药材品种上演,三七从去年每公斤280元暴跌到160元,而猫爪草却从30元飙升至90元,在河北安国药市,经营人参生意的老李拿出手机算账:"五年前普通人参每斤80元,现在同等品相要150元,但真正赚钱的是那些掌握野山参渠道的大户。"

市场里的行家们都在传,现在炒药材比炒股还刺激,去年疫情时,连花清瘟配方里的金银花、板蓝根价格飞涨,最高时金银花炒到每公斤280元,但当各地扩种后,今年价格直接腰斩,这种过山车行情让中小商户直呼心脏受不了。

中药材价格的"晴雨表"其实是天气,云南连续三年干旱,三七主产区减产四成,但药商老王却摇头:"别看现在价跌,其实是大量陈货在抛售,等新库存消化完,价格还得涨。"他指着仓库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纸箱说,"这些可都是去年高价收的货,现在每箱要亏大几百。"

政策风向也在搅动市场,自从国家严控抗生素使用,清热解毒类中药需求激增,在广西玉林市场,蒲公英价格三年涨了五倍,但最近医保局开始重点监控"辅助用药",很多中成药销量腰斩,相关药材价格应声下跌。

最让药商们头疼的是资本进场,某私募经理去年砸千万囤积重楼,把价格从800元炒到2000元,但今年产新季,云南突然冒出大批新货源,价格直接打回原形。"现在游资都学精了,专盯着土地流转政策炒预期。"老张透露,"听说有人在甘肃包下万亩当归种植基地,就等着政策利好抬价。"

不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最直观的感受是药费越来越贵,在杭州某中医馆,治疗感冒的银翘散从二十元涨到四十元,老中医无奈解释:"柴胡、黄芩这些基础药材都在涨,不是我们想加价。"数据显示,近五年中药材整体涨幅超150%,远超同期CPI。

面对乱哄哄的市场,聪明人开始另辟蹊径,90后药商小陈转做"药食同源"产品,把卖不动的芡实、百合加工成养生零食,反而打开新销路。"与其在传统药材里内卷,不如换个赛道。"他现在直播间里卖得最好的,是装在玻璃罐里的"熬夜三宝"——枸杞、菊花、玫瑰花组合。

业内人士透露,未来中药材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,像人参、虫草这类稀缺品种,会因野生资源减少持续升值;而大宗常规药材,随着规范化种植普及,价格将逐渐回归理性,但对中小商户来说,如何在涨跌潮中存活,仍是门大学问,毕竟在这个行当,今天还是"赔钱货"的库存,说不定明天就变成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