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常山(鸡骨常山)的前世今生与妙用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要说中药里藏着多少宝藏,那可真得好好唠唠,今天咱们说的这味药,江湖人称"鸡骨常山",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名字?其实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抗疟疾高手,在中医宝库里躺了两千多年。

老辈人总说"蜀中无闲草",这常山啊,最早就在四川老家扎了根,您要是翻过《神农本草经》,准能找到它的大名,不过古人也调皮,这药切出来的片子薄如鸡骨,偏偏又爱长在水边,鸡骨常山""鸭尿草"这些接地气的别名就传开了,就像隔壁王婶总喊它"野蓝靛",其实都是同一位"药侠"。

说起这药的本事,那可真是疟疾患者的救命稻草,您知道过去"打摆子"有多吓人吗?忽冷忽热像鬼上身,这时候老中医就会亮出常山这把利剑,它含有的常山碱就像精准导弹,专门对付疟原虫,不过这药性子烈,生用容易吐得昏天黑地,得像泡茶那样久煎,还要配上甘草、红枣这些和事佬。

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知道,这味药还救过无数援非医疗队员,当年在非洲抗击疟疾,中药常山可是立了大功,别看它长得不起眼,根茎切片晒干后,该有的本事一点都不少,现在实验室里还在研究它的提取物,说不定哪天就能升级成抗疟新药。

不过可别把它当万能灵药,这药有脾气,孕妇见了要绕道,体虚的人也得小心伺候,就像炒菜讲究火候,用量过了可能伤胃气,老中医开方时,总会搭配几味药,好比给它套个安全笼头。

现在城里药店难得一见,倒是山区诊所还留着它的传说,前些年我去川西采药,老药农指着溪边一丛灌木说:"这就是鸡骨常山",叶片对生像羽毛,花儿白生生带点粉,看着清秀,骨子里却带着千年药魂。

最近科研界也重新盯上了它,现代技术发现这味老药里藏着黄酮、苷类这些宝贝成分,抗炎抗病毒都有一手,不过最神奇的还是它的双向调节功能,既能激发免疫力,又能给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踩刹车。

说到底,这味从《肘后备急方》里走出来的老药,就像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,它那些"鸡骨""鸭尿"的土名字,恰是百姓智慧的印记,下次再看到溪边摇曳的小白花,可别只当野草——说不定那就是能退瘴疠的"斩疟将军"呢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