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师傅,这副药里有三样带'海'字的药材,是不是有什么讲究?"二十年前跟着老药师抓药时,我头次听说"方海"这个说法,老师傅神秘一笑:"海里长的药草,那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宝藏。"
古人怎么用"海里的药"治病? 要说中药里的"海字辈",最出名的当属海带昆布家族,老家渔村有个偏方,谁家媳妇孕期腿肿,就抓把昆布煮汤喝,后来学医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海草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专治"瘿瘤溃破",现在医学说就是缺碘引起的甲状腺问题。
海边人祖传的晒盐手艺也藏着用药智慧,记得小时候见渔民把牡蛎壳垒成墙,哪知这竟是中药"牡蛎"的原料,李时珍说它能"软坚散结",现在医院开的消乳腺增生的药,很多都含煅牡蛎,更绝的是珍珠母,同是贝类却能镇惊安神,小孩夜啼时老辈人总爱用它煮水擦身。
这些带"海"字的方子,家家户户都用得上 去年邻居王婶总抱怨嗓子像卡了鱼刺,去三甲医院做了胃镜啥毛病没有,我让她试试古方"海蛤丸":取海蛤壳研粉,加青黛调蜂蜜搓丸,才吃三天,她就乐呵呵地说喉咙清爽得像喝了海水,其实这方子在《丹溪心法》里记着,专治痰火郁结的咽喉不适。
沿海地带流传的"海藻玉壶汤"更神奇,前年表弟脖子上长了个核桃大的硬块,西医说是淋巴结核,我偷偷塞给他个老方子:海藻、昆布配浙贝母,再加点青皮陈皮行气,吃了两个月,那疙瘩竟慢慢消了,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古代版的"消炎散结方"么?
当中药遇见大海,这些禁忌要记牢 别看都是海里捞的,用药讲究可不少,去年有顾客非要把自晒的海盐当药用,我说您这盐缸里腌过鱼虾,跟药房的"咸苁蓉"可两码事,正经入药的海盐要选无污染海域,还得用青砖吸潮气,阴干三年才能用。
更要注意"海马海龙"这类动物药,前阵子网上热卖海马补肾酒,吓得老师傅直摇头,这些深海药材性烈,得严格炮制,就像我们药房处理海螵蛸(乌贼骨),必须用童便浸七天去腥燥,现在改用米醋替代,但工序半点不敢省。
现代研究给"方海"正名 别以为这些土方子没科学依据,前几年省中医院拿"昆布海藻合剂"做实验,发现真能调节甲状腺激素,最有意思的是牡蛎壳,化验后钙含量高达38%,难怪老辈人摔了腿总爱熬牡蛎粥——这不就是天然钙片么?
现在药房常备的"复方海蛇胶囊",可是正儿八经的国药准字号,前年台风季药材受潮,我发现这胶囊居然防潮效果一流,原来里面加了海螵蛸吸湿,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,早把这些海洋特性摸透了。
写到这里,窗外正飘着细雨,看着抽屉里那包老家寄来的昆布,突然想起师傅说过的话:"大海给人类的药,都带着咸涩的慈悲。"从《黄帝内经》到现代药典,这些来自海底的馈赠,还在默默守护着千万人的安康,下次去海边,不妨捡起块漂亮的贝壳想想,这里头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