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边药店的"老熟人",竟是千年养生智慧?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,很多中药店里都摆着一种叫"陈香中药"的药材?灰褐色的小块,闻着有股子淡淡的草药香,懂行的老中医总会抓一把配进药方里,其实这东西啊,咱们祖宗用了上千年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有记载,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大名——陈皮+木香+砂仁的黄金组合,简称"陈香",专治现代人的亚健康!
前阵子我总感觉肚子胀气,吃饭不香,邻居张婶塞给我个小布包:"抓点陈香泡水喝,比健胃消食片管用!"没想到喝了三天,胃口真就回来了,这才开始研究这个不起眼的"三合一"宝贝到底啥来头。
第二章:拆开"陈香"看门道,这三味药各显神通
老药师告诉我,陈香中药的灵魂是"陈皮",别小看这晒干的橘子皮,放三年以上才够资格叫"陈",时间越久药效越醇厚,广东新会产的陈皮最地道,撕开能看到细密的油室,泡水后立马散发出果香与药香的混合气息。
木香是个"脾气暴躁"的家伙,专门对付肠胃里的气滞,记得有次吃撑了腹胀如鼓,含片木香含片,没半小时就听到肚子里咕噜咕噜排气的声音,整个人都松快了,不过这味药性偏燥,得搭配陈皮的温润才不伤身。
砂仁就像个暖宝宝,尤其适合女生,上个月闺蜜痛经,我用陈香中药给她煮红糖水,砂仁的辛温之气把寒气都驱散了,现在她经期必喝这个,还说连带缓解了手脚冰凉的毛病。
第三章:厨房里的中药匣子,这些用法太接地气
要说最实用的,当属陈香养生茶,抓5克陈香中药碎,开水焖泡10分钟,汤色金黄透亮,入口先是陈皮的果香,接着木香的清凉,最后砂仁的微辣在舌尖跳舞,我现在每天上午都喝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打工人。
炖肉时丢几块进去更是绝配,上周炖排骨,加了一把陈香中药,原本油腻的汤变得格外清香,肉质软烂还不柴,连挑食的老公都连喝两碗,偷偷告诉大家,卤牛肉时放这个比加香料还正宗!
最近发现个泡脚偏方:把陈香中药捣碎装纱布袋,睡前煮水泡脚,试过两次,当天睡特别沉,第二天起床舌头上的白苔少了很多,老中医说这是把淤堵的湿气从脚底发散出去了。
第四章:不是万能丹,这些人要绕道
虽说陈香中药好处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用,有次让上火冒痘的表弟喝陈香茶,结果他嗓子疼得更厉害,后来才明白,这三方都是温性的,阴虚火旺、实热便秘的人千万别碰,就像夏天不能吃人参道理。
孕妇更要谨慎,同事王姐怀孕初期不知情喝了陈香茶,虽然没大碍,但老中医还是提醒孕期尽量避开药性强烈的配方,哺乳期妈妈同理,毕竟药物成分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。
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师辨证,我奶奶去年总咳痰,医生给开了含陈香的方子,配合着川贝、茯苓,喝了一个月咳嗽真的好了,所以说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自己乱搭容易出问题。
第五章:逛药材市场长见识,真假陈香辨分明
上周去中药材市场采购,才发现水很深,真正的陈香中药应该是:陈皮片薄如蝉翼,表面有均匀的"棕眼";木香断面有菊花纹,闻着醒脑不刺鼻;砂仁呈椭圆形,种子团紧实。
遇到那种颜色过分鲜亮的要警惕,可能是硫磺熏过的,我有次贪便宜买了包"特级陈香",结果泡出来的水发酸,仔细一看陈皮背面还有白色结晶,妥妥的劣质货。
保存也有讲究,这三味药都怕潮,建议装进透气的棉布袋挂通风处,我习惯把陈香中药放在米缸里,既能吸湿又能给大米添药香,煮出的米饭特别香。
祖辈传下来的养生密码,藏着生活智慧
写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把这个低调的中药方子分享给大家,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,与其花大价钱买保健品,不如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不过还是要唠叨一句:中药虽好,也要用对地方,要是拿不准自己的体质,最好还是先问问大夫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