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分类目录全解析,从新手到行家必备的实用指南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老话说"药草满山跑,识得都是宝",但面对琳琅满目的中药材柜台,很多人却犯了难,人参该放冰箱吗?阿胶块怎么保存?菊花和野菊花到底是不是亲戚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药材分类那些门道,掌握这些知识能让你在买药、存药、用药时心里有底。

【按来源分:动植物矿藏各有妙处】 中药材的大家族里住着三大"房客":植物药、动物药和矿物药,走进中药房,八成药材都是植物提取物,像人参、黄芪、当归这些"明星选手"都属于被子植物门,特别要注意的是同属不同种的药材,比如菊花家族里,杭白菊清肝明目,野菊花清热解毒,就像水果摊上的苹果和沙果,看着像亲戚脾气差挺多。

动物药里藏着不少"稀罕物",像鹿茸、麝香这些名贵药材都有特殊保存讲究,记得去年帮邻居晒蝎子,老师傅特意嘱咐要阴干不能暴晒,不然有效成分就跟着尾巴翘起来了,矿物药虽然种类不多,但朱砂、石膏这些"石头药"可是有脾气的主,得用陶罐装不能沾金属。

【按炮制分:生熟之间大不同】 同样的药材经过不同炮制手法,就像川菜里的麻辣和鱼香口味,生地黄凉血止血,熟地黄补血滋阴;生大黄泻下攻积,炮制后的熟大黄就温和许多,去年陪老妈腌酸梅时发现,原来乌梅也要分生焙两种,药店师傅说这直接影响药效发挥的时间。

有些特殊炮制法暗藏玄机,比如醋制延胡索能增强止痛效果,蜜炙甘草就更滋润呼吸道,建议家庭存药时保留原包装说明,像我在药箱里就专门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生制和熟制的药材。

【按功效分:四大将军各司其职】 中医把药材按作用分成四类,就像排兵布阵时的前锋后卫,解表药里的生姜、薄荷像是先锋官,专治外感风寒;清热药中的金银花、板蓝根就是救火队长,对付体内炎症,去年感冒时拿薄荷泡茶,结果把辛凉解表的当温补喝,闹了笑话才搞明白分类重要性。

补益药队伍最庞大,人参补气、枸杞滋阴、阿胶补血,各有侧重不能乱炖,特别是给长辈送礼时,搞清楚西洋参和人参的区别很重要,前者性凉适合热体质,后者温补却可能让火气旺的人上火。

【按部位分:根茎花果各显神通】 在中药房转一圈会发现,药材身上全是宝,人参的须根叫须芦,菊花的头状花序入药,连莲子中间的绿芽都是清热良药,去年采蒲公英时才知道,嫩叶能凉拌,开花后的根才能入药,这时间差就像摘水果讲究成熟度。

树皮类药材最金贵,桂皮、杜仲都得等树木长到年纪才剥皮,不过现在有科技手段,像肉桂的替代品锡兰桂已经能人工培育,但老药师还是能尝出细微差别,建议大家存药时把根茎类和花叶类分开,不然茉莉花的味道会把人参熏"串味"。

【特殊成员:贵细药材养护指南】 虫草、燕窝、鹿茸这些"贵族"成员得重点照顾,去年收了一盒虫草,学着用密封罐加花椒防虫,结果忘了不能晒太阳,差点让营养成分蒸发,现在改用锡纸包好放冷藏层,每月检查一次,贵重药材最好现用现买,毕竟存放三年的虫草功效只剩原来的七成。

记住几个口诀:动物药防蛀用花椒,矿物药避铁器;含糖类药材(如枸杞)单独放,挥发油多的(如薄荷)要封口,去年把陈皮和龙眼肉放一起,结果吸湿发霉,这教训告诉我分类储存真不是小事。

掌握了这些分类秘籍,逛中药房时就能像老顾客般自如,不过要提醒的是,药材不是食品,别看见当归补血就天天泡水喝,建议家庭存药量控制在半年内用完,定期检查有无霉变虫蛀,下次抓药时不妨试试这套分类法,保管让你的药箱井井有条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