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,早上起床眼皮像灌了铅,小腿肚一按一个坑,闺蜜瞥了我浮肿的脸一眼:"你体内简直能养鱼了!"吓得我赶紧翻出抽屉里的茯苓粉,这白色粉末可是陪我熬过三个黄梅天的救命稻草。
要说认识茯苓还是三年前的事,那年我在广告公司连肝三个月方案,天天靠冰美式续命,有天照镜子突然发现舌头像泡发的木耳,满脸油光能炒盘菜,中医老师傅把脉时直摇头:"小姑娘,你体内湿气快赶上江南梅雨季了。"他开的药方里就有茯苓,还说这不起眼的白疙瘩是"健脾祛湿第一参"。
没想到这"土里挖出的生姜"大有乾坤,老师傅教我辨认茯苓:外皮皱巴巴像老人脸,切开断面雪白细腻,闻着有股淡淡的泥土香,最妙的是它性子平和,不像薏米那么寒凉,煮粥时抓一把,吃半个月就能感觉晨起不再舌苔厚腻,我老妈现在炖排骨汤必放茯苓,她说这叫"给全家的隐形雨伞"。
真正让我爱上茯苓的是去年研发的茯苓糕,把药房现打的茯苓粉掺进米粉,加红糖蒸出来,口感比发糕更绵密,有次加班到凌晨,撕两块配着陈皮老白茶,胃里暖暖的特别踏实,同事看我天天带着这个"养生砖块",都笑称我是"当代茯苓西施"。
不过茯苓也有脾气,有回我想着多多益善,把80克茯苓粉倒进鲫鱼汤,结果喝出满嘴中药味,老师傅说每天15克就够了,过量反而伤阴,还有人拿茯苓代替主食减肥,结果面黄肌瘦——这白胖子只管运化水湿,可不会凭空生气血。
最有趣的是发现茯苓的"社交属性",上次去茶室看见有茯苓薄荷饮,清冽甘甜特别解暑,闺蜜聚会时我们发明了茯苓酒酿圆子,白嫩的汤圆裹着琥珀色汤汁,拍照发朋友圈被问是不是米其林新品,原来这味千年古药稍加打扮,就是时下最in的养生网红。
最近跟着中医学习"四神汤"配方,把茯苓、芡实、莲子、山药凑齐四味,周末花两小时慢慢炖,砂锅里咕嘟冒泡时满屋药香,喝汤的时候想起老师傅的话:"你们年轻人总盯着枸杞保温杯,却不知道真正的养生高手都在用茯苓调五脏。"
现在我的办公桌抽屉常备茯苓三宝:粉状冲水喝,块状煮茶用,还有独立包装的茯苓糕点,有次出差忘记带,在酒店连着三天便秘,才体会到什么叫"一日不见如隔三秋",这不起眼的小白块,早已成了我身体里的"湿度调节器"。
要是你也经常感觉困倦浮肿,不妨试试这个千年养生智慧,不过记得避开硫磺熏过的劣质品,选切面雪白带松根穿透的野生茯苓,就像老师傅说的:"好茯苓会呼吸,放在纸上能印出淡淡水痕。"这个梅雨季节,让我们一起做个"茯苓味"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