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鹿茸到底是中药还是补品?"要说清楚这事,得先从东北老林子里的传奇故事说起,三十年前我跟着老药师采药时,他总指着雾蒙蒙的山林说:"这山里藏着的鹿茸,可是皇帝都抢着要的续命仙丹啊。"
藏在史书里的"长生料"
要说鹿茸的中药身份,那可是刻在甲骨文里的铁证,商周时期的贵族墓里就挖出过鹿茸制品,《神农本草经》更是把它列为上品药材,您知道故宫里那些雕龙画凤的瓷瓶装过什么吗?全是磨成粉的鹿茸!乾隆爷喝的"长寿汤",主料就是东北长白山的头茬鹿茸。
老辈人常说"吃哪补哪",但这玩意儿偏不走寻常路,中医讲究阴阳平衡,鹿茸这种大热之物,得配上西洋参才能压住火气,就像做川菜要放花椒去腻,配伍才是门大学问。
现代人的养生新宠
现在打开某宝搜"鹿茸",跳出来的全是切片礼盒装,北京同仁堂的老师傅告诉我,以前买鹿茸的都是老头老太太,现在倒有大半是白领姑娘,她们学电视剧里含参片,改含鹿茸片了,说是抗疲劳美容养颜。
不过这里得敲黑板:新鲜鹿茸和药店卖的鹿茸片完全是两码事,真正懂行的都会在每年端午前后蹲守东北养殖场,这时候割的茸血气最旺,您要是买到硬邦邦的陈年老货,效果能差八成。
真假鹿茸的鉴宝攻略
上个月我表舅就上了当,花大价钱买了个"高原鹿茸",真正的行家一看就乐了——西藏那海拔哪有梅花鹿?认准两个特征准没错:第一看断面,像玛瑙纹的才是正宗;第二闻味道,腥甜带点草香,要是臭烘烘的趁早扔了吧。
有个笨办法特管用:拿打火机燎下毛,真鹿茸烧完是白灰,假的立马卷边冒黑烟,这招还是当年老猎人教我的,百试百灵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别看明星都在晒鹿茸炖汤,不是所有人都消受得起,我邻居王哥体虚肾虚,喝了两周鹿茸酒,鼻血差点没止住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反而坏事。
还有人迷信"越大越好",其实刚长骨化的二杠茸最金贵,那些带着完整鹿皮的所谓"全茸",多半动过手脚,记住口诀:宁要小块精品,不要大块疑品。
厨房里的鹿茸魔法
要说最接地气的吃法,还得数东北的土法子,把鹿茸片塞鸡肚子里慢炖,再加点枸杞红枣,整个屋子都是暖烘烘的药香,现在年轻人图方便,直接泡在白酒里,每天喝一小盅,倒是比喝奶茶健康多了。
不过要提醒一句:这玩意儿就像手机充电宝,得慢慢补,急吼吼当糖豆嚼,小心补过头流鼻血,我师父当年就说过:"好药材得像存钱,细水长流才有息。"
看到这里您该明白了吧?鹿茸既是中药房里的救命丹,也是现代人养生的新宠,从秦始皇派人海捕梅花鹿,到如今科学养殖取茸,变的是获取方式,不变的是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下次再看见有人争论"鹿茸是不是中药",您就把这篇文章转给他——答案早在千年医书里写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