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七言药性赋,老中医都在背的千年歌诀,养生必藏!

一归堂 2025-05-07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朋友说"中药难学",翻开古籍满眼都是"性寒味苦""归经属木",看得人直犯困,其实古人早有妙招——明代医家龚廷贤写的《药性赋》,把几百味中药编成七言歌诀,读着顺口溜就能记药性!今天咱们就拆开这本"中药顺口溜大全",看看老祖宗是怎么用韵脚教我们认药的。

寒热温凉,药性如兵

"诸药赋性,此类最寒"一开篇就给中药分了阵营,黄连、黄芩这些"冷面将军"专治实火,就像消防队灭火般迅猛,去年邻居家小孩高烧不退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黄连,果然三天就退烧了,不过这类药性寒的药材,脾胃虚寒的人要像碰辣椒一样小心。

说到"温热"队伍,肉桂、附子这些"暖宝宝"最有意思,有次看中医调理宫寒,大夫说附子就像给子宫装了个"小太阳",但这类药得注意别上火,就像吃火锅配清茶,配伍得当才能发挥威力。

补泻有道,调和为贵

"人参味甘,大补元气"这两句最是经典,前年我术后气虚,老中医开的方子头牌就是人参,确实感觉像给身体充了电,不过现在野山参稀少,园参更平价亲民,日常煲汤放几片正合适。

"陈皮理气,燥湿化痰"说的却是橘子皮,上次咳嗽老不好,奶奶翻出晒干的橘皮煮水,没想到喝两天就见效,原来这看似普通的果皮,经过炮制竟能调理全身气机。

五脏六腑,各有妙药

"白术甘苦,健脾燥湿"道出脾胃调理的秘诀,有位长期腹泻的朋友,坚持用白术煮粥三个月,现在肠胃比闹钟还准时,这味药就像厨房里的吸水抹布,能把湿气都吸干净。

"当归补血,活血调经"堪称妇科圣药,同事痛经十年,每月靠当归鸡蛋红糖水调理,现在脸色红润得像换了个人,不过当归虽好,孕妇可得躲远点,就像武功能不能随便练。

草木虫石,各显神通

"麻黄发汗,解表散寒"说的其实是草,去年流感季,中医院门口排长队领麻黄汤药包,喝过的人都说发汗特别透,睡一觉就像换了层皮肤。

"地龙咸寒,清热定惊"听着吓人,其实就是蚯蚓,小时候发烧抽搐,老中医开的药里就有地龙,虽然看着别扭但效果真好,现在药店卖的都是烘干的,完全看不出原型。

炮制有法,妙手回春

"生熟各异,炮制玄机"藏着中药的大学问,就像生姜生用发汗解表,煨姜却成了暖胃高手;大黄生用猛如虎,酒制后就变成了温和的"清道夫",去年看老药工炒山楂,那铁锅翻炒的功夫,看着就像在炒美味零食。

"丸散膏丹,各施其效"更是智慧结晶,急症用汤药快如闪电,慢性病吃丸药细水长流,我爷爷的哮喘就用膏方调理,每年立冬开始吃,到现在三年没住院。

现在回头看这些七言歌诀,突然发现老祖宗早就设计好了记忆密码,押韵的句子像钩子一样挂在脑子里,对比记药性的方法特别管用,黄连苦寒,清热燥湿"对应"肉桂辛甘,补火助阳",寒热相对就像太极阴阳,建议想学中药的朋友,先把《药性赋》抄在随身本上,坐车排队时拿出来念两句,不出一个月就能记住上百味药。

最后送个实用小口诀:寒热温凉四气清,升降浮沉辨分明,五脏六腑有归经,补泻调和显神通,记住这些顺口溜,逛中药店时你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,再也不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