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的朋友特别多,前几天闺蜜跟我吐槽:"嗓子痒得难受,喝了枇杷膏也压不住,有没有什么土方子?"我突然想起老家常用的一味中药——浙贝母,这白白胖胖的小家伙看着不起眼,却是润肺止咳的高手,连药店老板都说它是"肺部清道夫"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个藏在中药柜里的宝藏!
浙贝母到底是啥?
浙贝母是浙江道地药材,和川贝、平贝并称"三大贝母",别看它们名字像亲戚,功效却各有所长,浙贝母个头圆润饱满,表皮还有隐隐的环纹,掰开后断面像糯米糕似的黏腻,老药工说新鲜浙贝母能拉丝,晒干后反而更耐存放。
记得去年春天陪奶奶挖野菜,她在山脚阴凉处找到几株开着淡绿色喇叭花的植物。"这是野生浙贝母!"奶奶小心挖出底下的鳞茎,"以前闹饥荒时,这东西能当粮食吃,不过现在都留着入药了。"原来正宗浙贝母多生长在丘陵地带,喜欢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,每年清明前后采收品质最好。
千年止咳秘方藏着大智慧
中医用浙贝母止咳可不是现代才发现的。《本草纲目》里李时珍就写它"解心胃之毒气,专治痈疽发背",邻居张叔以前总咳黄痰,西药吃半个月都没断根,后来老中医开了个方子:浙贝母15克配冬瓜仁煮水,早晚各一次,三天就见效。
我自己试过用浙贝母炖雪梨:把3克浙贝母磨成粉,塞到挖空的梨心里,加冰糖蒸1小时,蒸好的梨汤带着淡淡的苦杏仁香,喝下去喉咙立马舒服很多,不过要注意,这种食疗方适合黄痰咳嗽,要是白痰多的寒咳,就得搭配生姜了。
身上这些"疙瘩"也能消?
去年公司体检,同事小王查出甲状腺结节,医生建议观察,她妈妈从乡下寄来包浙贝母,让她每天泡水喝,坚持半年再去复查,结节居然变小了!中医说浙贝母就像身体里的"清洁工",特别是对痰火郁结引起的肿块很有效。
我家隔壁陈婶乳腺炎发作时,老中医给她调了个外用方:浙贝母打粉拌蜂蜜,摊在纱布上贴患处,她说贴上凉凉的很舒服,两天就退红了,不过这种偏方最好问过医生再用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。
厨房里的中药养生术
浙贝母不仅能入药,还能当食材,江浙一带有种传统甜点叫"贝母糕",把浙贝母粉掺在米粉里蒸,据说小孩子吃了不咳嗽,我试做过改良版:用浙贝母粉、百合、藕粉做羹,加少量冰糖,冷藏后口感像果冻,特别适合雾霾天清肺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浙贝母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,有个朋友属寒性体质,听说浙贝母好就天天泡水喝,结果拉肚子来看我,真是哭笑不得,一般建议搭配陈皮、生姜这类温性材料中和寒性。
真假浙贝母怎么辨?
市场上常有硫磺熏过的浙贝母,颜色过分雪白,闻着有刺鼻味,正宗的应该表面微黄,断面有点泛青,尝起来先苦后微甜,我通常去老字号药房买,店员会现场切片,能看到明显的"朱砂点"(深色小点),这是优质浙贝母的标志。
保存时也有讲究,浙贝母容易生虫,我妈的方法是用透气纸袋装好,放几粒花椒,挂在阴凉通风处,要是发现表面发粘,赶紧拿出来晒晒太阳,但千万别用水洗,否则会流失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