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收拾老家阁楼,翻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,打开一看竟是奶奶当年用的中药匣子,那些泛黄的纸包里装着枸杞、陈皮、黄芪......没想到这些"老古董"现在倒成了养生圈的香饽饽,咱们今天就聊聊那些藏在厨房角落里的中药宝藏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养生密码。
【枸杞子:明目抗疲劳的全能选手】 说起养生标配,保温杯里泡枸杞当仁不让,这小红果可不是徒有虚名,《本草纲目》早有记载:"滋肾润肺,补肝明目",现代人盯电脑手机盯出"屏漠眼",抓一把枸杞配菊花,开水一冲就是护眼神器,煲汤时丢几颗,既能调色增鲜,还让汤水多了层温润的甜香,不过别学我同事王哥,把枸杞当零食嗑半袋,结果半夜流鼻血——好东西也得适量。
【菊花:清肝明目的办公桌伴侣】 办公室白领的茶杯里总飘着几朵杭白菊,这可不是跟风,菊花性凉能清热,对着电脑久的人喝它就像给眼睛做SPA,春天上火喉咙痛,抓两朵菊花加冰糖煮水,比含片还管用,记得选花朵完整的,那些碎花瓣多半是陈年货,有个小心得:冻干杭菊比晒干的更能保留营养,泡开后还原鲜花形态超治愈。
【陈皮:厨房里的万能调料师】 广东人煲汤必放的"广陈皮",其实是晒干的橘子皮,这玩意放三年才算入门,越陈越值钱,炖肉时扔两片,腥膻味瞬间消失;煮绿豆汤时加些,清热解暑效果翻倍,上次咳嗽老不好,老妈让我用陈皮加雪梨炖水,喝两天嗓子就清爽了,不过新会陈皮价格飞涨,普通橘子皮洗净阴干也能凑合用,只是药效稍逊。
【黄芪:免疫力加油站的秘密武器】 疫情期间黄芪彻底翻红,这味"补气圣品"最适合气虚人群,熬夜党拿它配红枣煮水,喝完整个人都精神了,我家炖鸡必放黄芪,肉质更软烂不说,汤里还多了层甘甜味,但要注意黄芪是温补,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,否则容易上火,辨识窍门:断面呈菊花心状的才是好黄芪。
【山楂:被忽视的血管清道夫】 过年大鱼大肉吃多了,肠胃胀得难受?这时候该轮到山楂出场了,这红果子消食化积堪称一绝,炒过的焦山楂更是健胃良药,我妈总在饭后嚼几片山楂干,说是比消食片管用,最近发现个新吃法:山楂配荷叶泡茶,酸酸甜甜特别刮油,夏天当减肥茶饮正合适。
【金银花:消炎降火的天然抗生素】 长痘、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?这些"上火"症状金银花都能治,摘几朵未开的花苞煮水,加点蜂蜜就是天然消炎药,我们办公室常备金银花茶包,谁要是牙龈肿痛,冲一杯蒸汽熏眼,立马能缓解大半,不过这花性寒,脾胃虚的人要少喝,可以搭配点姜片中和。
【红枣:女人的养颜滋补神器】 "一日三颗枣,青春永不老"这话真不是夸张,红枣补气血的效果杠杠的,特别是女性经期后煮粥放几颗,脸色立马红润起来,但别迷信新疆大枣,其实河北沧州的金丝小枣药效更好,最近迷上用红枣煮蛋,加姜丝红糖,冬天喝暖身又养颜,注意鲜枣吃多伤牙,晒干后的红枣才温和。
【决明子:藏在枕头里的护眼专家】 经常看到有人用决明子装枕头,这可不只是为了噱头,小小种子清肝明目效果惊人,电脑族每天抓一把泡水,眼睛干涩明显改善,更妙的是它自带咖啡香,喝完神清气爽,不过此物性寒,我试过连续喝三天就开始腹泻,后来改成炒熟再泡,问题就解决了。
【茯苓:祛湿安神的低调高手】 南方回南天潮湿,北方雨季闷热,这时候该茯苓登场了,四神汤里必有它,配上薏米、莲子、山药,祛湿效果加倍,失眠人士可以用茯苓粉蒸馒头,代替晚餐主食既饱腹又安神,辨别时认准断面发白的,发黄的可能变质,去年尝试用茯苓粉做面膜,控油效果意外的好。
【生姜:厨房里的急救医生】 最后说个家家都有的生姜,可别小看这厨房必备品,风寒感冒煮碗姜糖水,发汗效果比吃药还快;晕车时含片姜,比晕车药管用;就连被蚊虫叮咬,切片擦擦就能止痒,不过晚上吃姜赛砒霜,这个说法有道理,建议上午食用,我最近发现嫩姜腌着吃最下饭,老姜炖肉去腥一流。
这些中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,关键要对症使用,比如体寒的人多吃桂圆枸杞,湿热体质适合薏米赤小豆,建议大家家里常备个小药箱,但别盲目进补,记住老话:"是药三分毒",食疗也要讲究适度,下次整理厨房时,不妨重新认识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养生智慧,说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