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年纪轻轻胃却老了十岁",吃饭不香还经常胀气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调理肠胃的法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中药界的"肠胃修理工",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,关键时候能救急!
鸡内金——专治各种不服的消食高手 记得去年春节聚餐,表弟贪嘴吃了半盆车厘子,半夜捂着肚子直打滚,他姥姥翻出个铁盒子,倒出些金黄色的薄片让他嚼着吃,没想到半小时后这小子就活蹦乱跳看春晚了,这宝贝就是鸡内金。
这味药特别有意思,是鸡胗(砂囊)内壁那层金黄角质层,老母鸡啄石头消化谷物全靠它,人要是积食腹胀、胃动力不足,用它煮水喝比健胃消食片管用多了,现在药店都有现成的鸡内金粉,但记住要用生品现磨的,炒过的更适合脾虚腹泻的人。
焦三仙——千年消食组合拳 小时候不爱吃药,奶奶总变着法儿哄我喝"神仙茶",焦山楂、焦麦芽、焦神曲这三兄弟凑一起,酸酸甜甜带着麦香,专治节日综合征,过年吃撑了煮一壶,既能消肉食又能解米面滞胀,连小朋友都能接受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三样都得炒成焦褐色才有效,自己在家做的话,用铁锅小火慢烘,看到表面微微发黑冒烟就行,但孕妇要慎用,特别是焦神曲含有发酵成分,容易刺激子宫。
白术——脾虚水肿克星 上个月闺蜜婚礼当伴娘,试礼服时腰围突然胖了两圈,小腿按下去还有坑,中医说她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,给开了白术茯苓汤,每天用30克白术加茯苓煮水,喝三天水肿全消,连早上起床的口臭都好了。
白术就像身体里的抽水机,特别适合久坐族、产后妈妈这类脾虚人群,但要注意它性温燥,阴虚火旺的人喝了容易上火,最好搭配点麦冬或石斛中和。
砂仁——寒湿体质救星 公司前台小妹妹总说胃寒,夏天都要裹围巾,有次看她捧着保温杯泡砂仁,浓郁的姜香混着薄荷味,她说这是客家人的祖传秘方,用春砂仁捣碎泡开水,专治受凉呕吐、肚子咕噜响。
不过砂仁分好几种,要认准广东阳春产的春砂仁,外壳有密刺的才是正品,如果是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、口苦),可以把砂仁和荷叶搭配,既能暖胃又不上火。
山药——万能健脾王炸 最后压轴的必须是山药,从古至今公认的"神仙粮",我邻居张叔萎缩性胃炎多年,每天蒸山药当主食,配合小米粥养了三年,现在胃镜检查都好转了,关键是要把山药煮熟到软糯拉丝状,那种脆生生的凉拌山药反而伤胃。
新鲜铁棍山药效果最好,削皮时戴手套防过敏,如果嫌麻烦,药房买的干山药片煮汤时要提前浸泡两小时,注意山药不能与猪肝同吃,两者微量元素会互相抵消功效。
【保养小贴士】
- 所有药材都别过量,鸡内金每天不超过10克
- 连续服用两周没改善要停用,可能是其他病因
- 女性经期、孕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
- 配合腹部按摩效果更好:顺时针揉腹+足三里穴位按压
现在知道为什么老中医总说"脾胃调好百病消"了吧?这些中药就像家里的维修工具箱,平时备着不占地儿,关键时刻能顶大用,不过再好的药也得配合规律作息,毕竟肠胃最喜欢准时吃饭、细嚼慢咽的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