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剥橘子时突然想起个事儿——咱们吃橘子时随手扔掉的橘皮、橘络、橘核,在中医眼里可都是宝贝!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颗小小橘子里藏着的养生乾坤,看完保准你下次吃橘子会多看两眼这些"边角料"。
【一、陈皮:放越久越值钱的橘子皮】 很多人知道陈皮,但不知道它其实就是晒干的橘皮,不过可不是随便拿个橘子皮晒干就行,真正道地的陈皮讲究"三时三色":广东新会产的茶枝柑,在冬至前后采摘,开成三瓣像荷花一样晾晒,新会的老李家做陈皮几十年,他们家阁楼上整筐整筐的橘子皮要年复一年翻晒,非得晒出油室透亮才算合格。
这玩意儿看着普通,却是调理脾胃的高手,我同事小王去年总说胃胀,老中医让他每天拿3克陈皮泡水喝,不到半个月就说肚子舒服多了,现在他保温杯里常年泡着陈皮,比喝咖啡还上瘾,不过要记住,新鲜的橘皮不能直接用,刺激得很,必须晾干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叫"陈皮"。
【二、青皮:暴脾气的小橘子】 上次去中药店抓药,老板从个小罐子里抓出些绿莹莹的干皮,说是青皮,这其实是未成熟的橘子皮,药性比陈皮猛得多,隔壁王婶家儿子高考前焦虑得不行,中医就开了青皮配玫瑰花,说是能疏肝理气,没想到喝了两周,孩子烦躁的毛病真改了不少。
青皮最绝的是对付腹胀便秘,记得有次吃撑了肚子鼓得像青蛙,抓把青皮煮水喝下,没过多久就听到肠鸣声,不过这货性子急,用量要控制,一般一次2-3克就够了,多了容易拉肚子。
【三、橘红:咳嗽星人的救星】 小时候咳嗽总听老人说"吃点橘红吧",当时还以为是橘子味的糖,后来才知道正儿八经的橘红是去掉白色筋膜的外层果皮,正宗化州橘红切片后能看到密集的油点,泡水会浮在表面打转,这是鉴别真假的关键。
上个月我感冒后咳嗽拖了半个月,喉咙痒得半夜睡不着,老中医给开了橘红加蜂蜜,蒸出来的水带着股淡淡的柚子香,连喝三天嗓子眼就像抹了润滑油,现在家里常备着橘红片,只要感觉喉咙发痒就冲一杯。
【四、橘络:血管清道夫】 以前总觉得橘络碍事,现在知道这网状的白筋可是好东西,中医说它通经络,西医发现里面含芦丁,能增强血管弹性,我姥爷高血压多年,现在吃橘子都特意把橘络撕下来嚼着吃,说是比吃药片强。
最近学了个新吃法:把橘络收集起来晒干,和普洱茶一起泡,喝起来先是茶叶的醇厚,接着涌上橘子的清香,最后喉咙久久留着甘甜,这杯"血管清洁茶"成本几乎为零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。
【五、橘核:被遗忘的补肾高手】 最神奇的当属橘核,老中医说它能散结止痛,对乳腺增生特别管用,公司张姐前年体检查出乳腺结节,西医说观察,她就把橘核收集起来炒熟,每天嚼10粒,坚持半年再去检查,医生说结节明显变小。
现在很多养生达人开始开发橘核周边,有人用橘核做枕头填充物,说是能按摩穴位治失眠;还有人把橘核磨粉掺在面膜里,说是能淡化黄褐斑,虽然这些用法还没大规模验证,但足见古人对橘核的重视。
【六、橘叶:妇科调理的秘密武器】 最后说说橘叶,这在古代可是妇科良药,新鲜橘叶捣烂敷乳房,能缓解经期胀痛,现在有些美容院推出"橘叶热敷"项目,就是用这个原理,不过我试过直接敷,汁水沾皮肤有点刺痛,建议隔着纱布用更安全。
有个意外发现是橘叶泡脚特别舒服,把阴干的橘叶煮水,趁着温热泡脚,既能驱寒又能缓解脚气,去年冬天我爷爷老觉得脚冷,泡了几次橘叶水后,整个人暖和多了,现在逢人就夸这土方子管用。
写完这些才发现,原来我们吃了这么多年橘子,竟然错过了这么多宝贝,下次再吃橘子时,不妨把各个部分仔细收好,这些看似没用的边角料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具体怎么用还是要先问问大夫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