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尴尬事?明明每天勤换内裤、洗得干干净净,下面却总是反复发痒,有时候还伴随着异味和黏腻感,去医院化验又说没有霉菌滴虫,开点洗剂药膏管得了一时,过段时间又卷土重来,其实啊,这八成是体内湿热在作怪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根治这种难言之隐的。
先搞懂"湿热下注"是啥回事 老祖宗说的湿热下注,就像梅雨季节屋里发霉长毛,体内湿气太重遇到热邪,就会变成湿热毒气往下沉,首当其冲就是咱们的盆腔区域,这时候不光会痒,可能还伴随着白带发黄、马桶里总漂着一层分泌物,严重点的走路都能感觉到摩擦不适。
自测湿热体质的小窍门
- 舌头伸出来看看:舌苔是不是又黄又腻?
- 早上起床嘴里发苦吗?
- 小便颜色深黄,马桶壁都染上色?
- 大姨妈前后特别容易复发?
- 吃点辣的就立刻有反应? 要是中了三条以上,那基本可以断定是湿热体质在拖后腿了。
药店能买到的救命草药
-
蛇床子:这味药堪称妇科外用小能手,20块钱一大包,抓一把煮水坐浴,凉了再兑点热水接着用,连续三天就能明显感觉清爽,记得要买炒过的,生蛇床子刺激性太大。
-
黄柏+苦参:各抓30克煮水晾温后冲洗,这对活火山般的灼热瘙痒特别管用,不过这两个都是大寒药,连续用别超过一周,不然容易把身子冻住。
-
土茯苓煲汤:每周喝两次,配排骨或者鲫鱼,这货可是祛湿热的大佬,喝上一个月,连关节酸胀都会改善,注意别放太多,30克就够了,不然味道发苦。
中成药搭配心机
-
二妙丸:就两味药,苍术和黄柏,专治下半身湿热,饭前吃容易恶心,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最好。
-
龙胆泻肝丸:适合着急去火的时候,但最多吃两周就要停,里面有木通,长期吃伤肾。
-
四妙丸:比二妙丸多两味药,加了牛膝和薏仁,既能引药下行又能健脾祛湿,适合反复发作的老顽固。
厨房里的祛湿法宝
-
玉米须茶:买甜玉米时别扔胡子,晒干攒起来,每天抓一大把煮水,代替奶茶灌下去,利尿效果堪比呋塞米。
-
赤小豆薏米粥:注意一定是细长的赤小豆,圆红豆可不行,薏米要炒过才能祛湿不伤胃,加点茯苓粉进去效果更好。
-
马齿苋凉拌:春天去郊外掐嫩尖,焯水后加香干碎凉拌,这菜既能清热利湿,还能杀灭某些恼人的菌群。
生活习惯雷区清单 × 久坐不动:办公室姐妹每小时起来接水,垫个软垫透气 × 紧身裤成瘾:牛仔裤面料再好也透不过气,改穿麻质阔腿裤 × 熬夜追剧:肝胆排毒时间不睡觉,湿热只会越熬越重 × 水果当饭吃:西瓜芒果天天抱,不如换成荔枝壳煮水喝 × 胡乱用洗液:破坏酸碱平衡反而更容易滋生问题
老师傅私藏小秘方 有个退休老中医教我个绝招:端午节摘的艾叶晒干搓绒,装纱布袋里垫护腰位置,坐着办公时温热艾草气息慢慢渗透,比暖宝宝还管用,不过这招只适合虚寒体质,湿热重的话可能越垫越痒,用前最好找中医摸个脉。
紧急止痒小妙招 实在痒得受不了时,冰箱里冻点干净毛巾,急性发作期拿出来敷五分钟,能暂时麻痹神经止痒,但这只是权宜之计,过后一定要用中药调理,否则就像浇汽油救火,越救越旺。
最后提醒姐妹们,这种情况千万别忍着不说,我表姐当年不好意思看医生,自己瞎折腾三年,后来发展成慢性盆腔炎才后悔莫及,现在正规医院都有女医生,坦荡荡看病才是对自己负责,记住调理期间戒掉牛奶酸奶,这些阴寒食物会让湿气雪上加霜,改喝红茶姜枣茶暖暖脾胃,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像换了台烘干机,整天清清爽爽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