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张阿姨家82岁的老爷子总喊浑身发冷,量体温37.8℃,去医院怕交叉感染,吃退烧药又怕伤肠胃,这可愁坏了一家人,其实很多老人家都遇到过这种"半吊子"低烧,体温不上不下却让人浑身难受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退热智慧,几味常见药材就能帮老人舒服退烧。
先分清楚"低烧"和"假烧" 很多儿女发现老人额头发烫就慌了神,其实老年人基础体温偏低,37.3-38℃都算低烧范围,要注意区分是真发热还是"假烧":如果是下午体温稍高、手脚心热,可能是阴虚火旺;要是受凉后打喷嚏流清涕,那就是外感风寒,搞清楚状况才能对症下药,就像老话说的"辩证施治"才有效。
西药退烧暗藏三重风险 很多子女习惯给老人吃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这类退烧药,但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,这些化学药物容易引发三个问题:①胃黏膜刺激导致恶心呕吐 ②出汗过多引发脱水 ③破坏体内菌群平衡,去年隔壁单元王奶奶就是吃了退烧药后整夜冒冷汗,结果送医时血压都降到危险值了。
老中医退烧三件套
-
柴胡粳米粥(疏肝解表) 抓10克北柴胡到药店现炒微黄,闻到香气就行,加两碗水煎成一碗,滤出药汁和大米同煮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早上起来低烧伴有口苦的老人,柴胡能透表邪,粳米养胃气,比单纯喝药汤更温和,记得要趁热喝,喝完盖被子微微发汗。
-
银翘薄荷饮(风热感冒) 金银花5克、连翘5克、薄荷3克,像泡茶一样沸水冲泡,这个方法最适合发烧伴随喉咙痛、舌苔发黄的情况,我家外婆每次感冒低烧都喝这个,她说喝下去喉咙凉凉的,半天就不烧了,注意薄荷要后放,煮久了挥发油就跑光了。
-
黄芪红枣水(气虚发热) 有些老人明明没受凉却长期低烧,摸起来手脚冰凉,这是典型的气虚发热,这时候要用15克生黄芪配5颗红枣,砂锅慢炖半小时,黄芪补气升阳,红枣健脾补血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"暖气泵",从根本解决虚烧问题。
退烧后的调理窍门 烧退了千万别大意,老年人抵抗力差容易反复,可以拿艾叶+生姜煮水泡脚,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,泡到脚脖子发红最好,既能驱除余寒,又能促进血液循环,饮食上要忌油腻,多喝山药莲子羹,小米粥里放点陈皮,帮助恢复脾胃运化功能。
特别注意这些红色警报 如果老人出现这三种情况要立即就医:①持续低烧超过5天 ②体温突然升高到38.5℃以上 ③伴随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,前年我们小区赵爷爷就是低烧一周硬扛着,结果查出是带状疱疹引发的并发症,白耽误了治疗时机。
预防胜于治疗的老经验 平时可以用西洋参片3克、麦冬5克、枸杞10粒泡水喝,这个代茶饮能滋阴清热,特别适合体质偏燥的老年人,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,增强鼻黏膜抵抗力,晴天多到阳台晒后背,中医说"背为阳中之阳",晒太阳能补充阳气抵御外邪。
这些方法都是我在社区医院跟老中医偷师学来的,经过几十位老人验证确实管用,不过每个人体格不同,用药前最好找中医师把个脉,就像熬中药讲究火候,照顾老人更需要这份细心和耐心,家里备个小本子记下这些偏方,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