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"浑身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",这话可一点不假,前些天隔壁王婶拎着膏药来我家串门,聊起自己多年的老毛病——每个月那几天疼得直冒冷汗,试遍西药都只能管一时,我突然想起祖辈传下来的中药方子元胡散,这味被称作"中药止痛冠军"的宝贝,倒是能帮上大忙。
要说元胡散的来历,得从唐朝药王孙思邈的《千金方》说起,那时候民间就流传着用元胡磨粉治心腹疼痛的土方子,经过历代医家改良,到宋代已经形成固定配比,咱们现在说的元胡散,其实是以延胡索(也就是元胡)为主药,配上白芷、川芎这类活血行气的药材,有些老中医还会根据病症加减当归、香附等辅药。
记得去年陪老妈去抓药,老中医指着药柜里灰扑扑的元胡说:"这看着不起眼的小疙瘩,可是能治全身上下十二种疼的万能钥匙。"确实如此,这味中药最绝的地方就是"通则不痛"的原理,像办公室久坐的姐妹每个月痛经,工地上扛水泥的大哥腰肌劳损,甚至老年人风湿关节疼,元胡散都能对症缓解。
说到具体用法,这里头可有门道,最常见的是直接把元胡打成细粉,每天早晚用温水送服3-5克,不过要想效果加倍,还得讲究配伍,比方女性经期腹痛,可以加点益母草煮鸡蛋;要是肠胃痉挛疼得厉害,配上乌药、陈皮熬水喝;遇上跌打损伤的肿痛,就要混合三七粉调黄酒外敷。
我表姑就是元胡散的受益者,她年轻时在纺织厂三班倒落下病根,每到变天膝盖就肿得像馒头,去年中秋她来我家,看见墙角晾着的元胡,非要讨点回去泡酒,没想到连着喝了两个月,现在爬楼梯都不打软腿了,当然各人体质不同,像孕妇和阴虚火旺的人就得慎用,最好先找大夫把个脉。
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现成的元胡止痛片,不过懂行的人都还是认准传统炮制法,正宗的元胡散应该选浙江东阳产的元胡,表皮黄褐色带皱纹的才是好货,买回来后要放在阴凉处晾干,千万别暴晒,否则药效会打折,要是自己懒得打磨,很多老字号药房都能现加工,看着师傅摇着老式铜碾子把药材碾成细面,那股子药香能飘半条街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特别有意思,楼下开超市的赵姐,她家娃高考前紧张得整宿失眠,老中医开了个安神方,里头就有元胡配酸枣仁,说是既能缓解头部紧绷,又不会像安眠药那样伤神经,果然考试那周,孩子照样吃嘛嘛香,最后超常发挥考上了重点大学。
不过要提醒大伙,再好的中药也不能当饭吃,我邻居刘叔有段时间腰疼,把元胡当止疼药天天吃,结果上火烂嘴角,所以说用药讲究中病即止,疼得缓过来了就该停一停,还有别拿它当万金油,比如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,或者外伤出血的急症,这时候该看医生还得去看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养生茶,其实把元胡和玫瑰花、枸杞子搭配着泡水,既养颜又暖宫,我同事小张就这么喝了一段时间,连生理期带的血块都少了,当然这只是辅助调理,真有毛病还是得正规治疗。
说到底,老祖宗留下的元胡散就像家里的多用工具箱,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,但咱们得记着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个方子在不同人手里可能有不同效果,就像炒菜放调料,盐放多了会咸,醋倒猛了发酸,用药也是同样的道理,下次再听说谁哪儿疼,不妨试试这个传承千年的中药秘方,说不定会有惊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