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像灌了铅?早上起床舌头上像裹着一层霜?小肚子胀得像个气球还总跑厕所?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——寒湿已经在体内安营扎寨了!别慌,今天我要给大家扒一个让无数人受益的祛寒湿神方,这可是我在拜访多位老中医后挖到的宝藏。
寒湿重的人到底遭多少罪? 我表姐就是典型例子,去年冬天她整个人像泡发馒头似的肿了一圈,每天下午小腿沉得抬不起来,最难受的是月经前一周,腰酸得像断了线,卫生巾上都带着暗紫色血块,后来老中医把脉说:"你这就是寒湿瘀阻,就像阴雨天晾不干的棉被,又潮又冷。"
这个古方为何能吊打西药? 去年去武当山采风时,遇见一位道长给了我个手抄方,回来试了三个月,发现真是神仙配方!现在把这个方子分享给大家: 茯苓30克(必须是云南产的白茯苓) 炒白术20克(注意要炒过的) 干姜15克(选那种带硫磺熏过的反而好) 炙甘草10克(必须用蜜炙过的) 桂枝15克(肉桂也可以替代)
熬药喝药的正确姿势 很多人把中药当毒药灌,其实大有讲究,我都是头天晚上把药材泡在凉水里,第二天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咕嘟20分钟,重点来了:倒出的药汤要刚好烫嘴又不能喝急,小口抿着喝,让热力顺着喉咙往下走,这才是驱寒的关键!
真实案例比广告靠谱 我邻居王婶喝了两周,原本爬三楼都要歇两气的她,现在天天追着孙子跑,最明显的是舌苔变化,之前白得跟霜降似的,现在慢慢显出淡粉色,她自己都说:"这药比十万块钱的保健品都管用!"
搭配这些小习惯效果翻倍
- 每天早晨含姜片:切三片硬币厚的嫩姜,含在舌根下慢慢嚼
- 睡前艾叶泡脚:抓一把艾叶煮十分钟,泡到身上微微出汗
- 戒掉冰镇饮料:实在想喝冰的就含冰块别咽下去
- 每周吃两次山药排骨:山药要选铁棍山药,炖到筷子一夹就断
特别注意这些坑 有人喝完拉肚子以为是排寒,错!正常反应应该是放屁增多、小便清长,如果拉得厉害,赶紧停掉干姜换成生姜,还有经期量少的姐妹,桂枝要减量到10克,不然活血太猛容易头晕。
四季调养时间表 春天:加玫瑰花5朵疏肝 夏天:放3颗乌梅防暑 秋天:加百合15克润燥 冬天:添肉苁蓉10克补肾
现代人的通病要改 我见过太多人一边喝药一边作死:大半夜撸串喝冰啤,空调开16度盖毛毯,露着腰穿露脐装,这就好比给房子破洞却怪雨漏,不改变生活习惯,仙丹都没用!
最后提醒大家,这个方子最适合舌淡苔白、怕冷便秘、小腹肥大型寒湿体质,如果是口干舌红的湿热体质,千万别乱喝,有任何疑问记得先找中医师把脉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