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乡亲们好啊!今天咱们来唠点山里的宝贝——活血莲,这名字听着就霸气,其实它还有好几个接地气的土名,像是"见血青"、"血当归"、"红花草"这些叫法,在咱民间可都是响当当的存在,前些天我上山采蘑菇,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皮,村里王大夫随手扯了两片叶子给我捣碎敷上,别说还真管用!今儿就跟大伙儿好好说道说道这味神奇的草药。
为啥叫"见血青"?背后有故事
要说这外号还真形象,早年间山里人打猎砍柴,要是被刀割伤或者摔出血,随手揪几片活血莲的叶子揉碎了往伤口上一按,那血渍立马就止住了,过不了两天连疤都不留,老辈人说这叶子见了血就像见到清水似的,所以得了这么个实在的名字,不过现在年轻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学名"中华抱茎蓼",倒是这土名越叫越响亮。
山沟里的跌打圣手
别看这草在田埂上不起眼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骨伤科圣手,去年隔壁村张大哥盖房从架子上摔下来,腰腿淤青得跟水墨画似的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药,配上红花、桃仁熬成膏药,每天贴两个时辰,不出半个月就能下地走路,最绝的是新鲜叶子直接捣烂外敷,那消肿化瘀的效果比药店买的云南白药都不差。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
城里人讲究药膳,其实咱们山里祖辈就在用这宝贝炖汤,母鸡汤里丢几根晒干的活血莲,产后喝能通血脉;冬天配着羊肉煮,驱寒又暖胃,不过要记住,这玩意儿性子烈,一次放三五根就够了,多了容易上火,特别是月经期的女同志,千万别碰这汤,当心血流成河!
采药时节的门道
会采药的人都知道,清明前后的嫩芽药效最足,这时候的叶子翠生生的,汁水饱满,随手掐断就能看见白色的乳汁往外冒,等到立夏之后叶子发硬了,药劲就减了一半,采回来的鲜货要么直接晒干存着,要么拿白酒泡着,平时关节疼了倒一小盅擦擦,比风湿膏还灵验。
真假难辨看这里
市面上有些黑心商贩拿狗尾巴草冒充,大家可得擦亮眼睛,正宗的活血莲叶片背面有层薄绒毛,叶脉明显凸起,折断时能闻到股淡淡的鱼腥草味,要是闻着有酸腐味或者叶片光滑得像塑料,准是假的!去年镇上李大爷贪便宜买了假货,敷完伤口反而溃烂了,可千万要当心。
祖传秘方大公开
给大家说个我家祖传的接骨方子:活蟹一只捣烂,加活血莲粉末二两,调黄酒敷患处,这方子治好过多少骨折的老少爷们!不过现在动物保护意识强了,改用鸡蛋清调药也一样管用,记得敷药前要用盐水把伤口洗干净,不然药效要打折扣。
孕妇小孩要远离
虽说是好东西,可不是谁都消受得起,怀娃的姐妹们千万离远点,这药能活血化瘀,搞不好要滑胎,十岁以下的娃娃也少用,毕竟药性太猛,上次表弟家小子偷吃了泡酒的药材,当晚烧得小脸通红,可把我们吓坏了。
储存有妙招
干货记得装在陶罐里,搁阴凉通风处,要是发现虫子蛀了,赶紧太阳底下暴晒半天,虫子自己就逃光了,有人喜欢塞冰箱,其实潮气重反倒容易霉变,我奶奶以前用花椒粒拌着存,放了三年药效都不减,这法子各位可以试试。
现代研究怎么说
省城医院的专家拿这草做实验,发现里面含有什么黄酮类物质、酚酸成分,说是能抗凝血、消炎镇痛,不过咱们老百姓不用记这些洋名词,就知道它能止疼化瘀就行,倒是那些药厂开发的中成药,动不动就几百块一盒,还不如自己采点新鲜的实惠。
终极警告
最后唠叨一句,这毕竟是药材,不是野菜随便吃,去年村头赵二哥拿它包饺子,结果全家拉肚子拉了三天,要治病还得听医生的,别自己瞎琢磨,咱们山里人懂这些土方子,关键时刻能应急,但真遇上大病还是得去卫生院。
各位要是家里有种这草的,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用法,当年救过命的草药,这些祛病养生的智慧,可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宝贝啊!觉得有用别忘了给隔壁大妈大叔们也讲讲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