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饭后肚子像吹气球",明明没吃多少却胀得难受,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"脘腹胀满",多半和脾胃虚弱、气机不畅有关,今天给大家扒一扒我奶奶常用的中药消食方子,都是些厨房里常见的食材,关键还不用煎煮!
先说说这个让全家人都受益的"三仙消胀饮",去年春节聚餐吃多了,我爸捂着肚子直哼哼,奶奶不慌不忙抓了一把炒麦芽、山楂片和神曲,保温杯冲了三大碗,没想到半小时后老爸就开始打嗝排气,当天晚上还能追加两碗米饭。
【炒麦芽】这玩意儿可不只是啤酒原料,它可是行家眼里的"消食将军",特别是焦香过的麦芽,能化解米面食积,就像给堵塞的下水道通管道,记得要用文火慢慢炒到金黄,闻到焦香味马上关火,过了火候反而伤胃。
【山楂片】超市买的冰糖葫芦同款,不过咱们要的是原味晒干的,这红果果对付肉食积滞最拿手,过年吃的红烧肉、腊肠往肚子里装太多时,5片山楂煮水比健胃消食片管用十倍,但要注意牙齿怕酸的朋友可以含服,别直接啃生山楂哦。
【神曲】这东西长得像发霉的年糕块,其实是发酵过的中药瑰宝,特别是对小孩积食引起的腹胀低烧特别有效,我表姐家娃每次积食发烧,姥姥都用它煮水擦身退热,现在药店都有现成的六神曲,不用自己发酵啦。
这三个宝贝配伍有个讲究,炒麦芽负责主食消化,山楂专攻肉类,神曲就像个全能管家,把奶制品、豆制品这些难缠的积食统统打包带走,一般成人用量各10克,开水焖泡20分钟,当茶喝一天准见效。
再说说让办公室白领都点赞的"陈皮薄荷茶",隔壁工位程序猿天天外卖奶茶,小肚子鼓得像怀胎三月,我给他支了个招:橘皮洗净晾半干,冰箱存着随取随用,配上几片薄荷叶,沸水冲泡代茶饮,刚开始他还嫌苦,结果三天后就主动续杯——原来午休后不再犯困,键盘声都轻快了。
这里用的【陈皮】必须是晒足年份的,新会产的最佳,判断好坏有个笨办法:掰开时断面均匀发脆,闻着有柑橘清香不带霉味,保存时记得定期检查,发现软塌发霉的千万别心疼,整罐换新才安全。
【薄荷】最好选那种螺旋状的嫩茎,清洗时轻轻搓掉绒毛,这翠绿的小东西不仅能理气,还能给闷热的办公室带来清凉感,要是觉得单喝太寡淡,加两粒冰糖或者话梅调味,立马变身高级养生饮品。
特别提醒胃寒的朋友,可以试试"姜枣蜜饮",切三片仔姜薄片,去核红枣撕开,淋上纯正蜂蜜,保温杯焖半天,我们小区王阿姨常年靠这个方子护胃,她说就像给胃穿件棉袄,喝完从喉咙暖到脚趾尖,不过生姜一定要鲜嫩的,老姜纤维太粗反而刺激胃黏膜。
说到用药时机,这里面门道可大了,如果是暴饮暴食后的急性胃胀,上面那些茶饮当天就能见效;要是长期消化不良,建议每周喝三次,连续调理一个月,但遇上剧烈疼痛、持续呕吐这些情况,千万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才是正经。
最后教大家个辨别真假中药材的土方法:正宗山楂片捏起来硬实不粘手,炒麦芽凑近能闻到烘焙香气,陈皮表面应该有细密油室,买回家的药材记得密封冷藏,不然受潮发霉就白瞎了。
这些年试过各种网红消食法,什么酵素梅子、日本养胃丸,效果都不如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草药实在,不过再好的方子也得配合规律作息,毕竟胃不是无底洞,七分饱才是真道理,大家有什么独家养胃秘诀,欢迎在评论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