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全身都是宝!老中医揭秘5大药用价值,别再只当主食了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咱们平时啃玉米、煮玉米汤的时候,可能没想过这个金灿灿的小家伙居然还是中药铺里的常客,前阵子去中药房抓药,老师傅从抽屉里掏出一把晒干的玉米须,说我这高血压正适合用它调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天天见却容易被忽略的"药食同源"宝贝——玉米中药。

【玉米须:藏在须须里的降压密码】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,大人们总把玉米须当垃圾扔掉,哪知道这不起眼的"胡须"竟是中药界的隐藏高手,老中医告诉我,玉米须性平味甘,就像个温和的清洁工,能利水渗湿、清肝利胆,现在市面上卖的"龙须茶",其实就是拿玉米须做的。

我试着用晒干的玉米须煮水喝,头两周没什么感觉,后来突然发现早上起来脸不肿了,上厕所也规律了,特别推荐给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,用玉米须30克+冬瓜皮10克煮水,比咖啡还养生,不过要记住,新鲜玉米须得彻底晒干,不然容易发霉变质。

【玉米芯:脾胃虚弱者的救命稻草】 上次炖排骨汤时,老妈把玉米棒子中间的硬芯扔进了锅里,原来这白花花的芯儿在中药里叫"玉蜀黍芯",专治食欲不振、脾虚泄泻,中医说它"甘淡渗湿",就像给肠胃做了个温和SPA。

现在超市买的玉米都是剥得光鲜亮丽,其实带芯的玉米更适合煲汤,把玉米芯敲成几段,和山药、茯苓一起慢炖,特别适合大病初愈的人喝,不过要注意,玉米芯质地坚硬,炖汤前最好泡2小时,不然不容易释放药效。

【玉米胚:藏在尖尖里的护眼神器】 你们有没有发现玉米尖尖上有个小胚芽?这个被很多人掐掉不吃的部位,其实是营养黄金,中医认为玉米胚能"补肝明目",现代研究说它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,简直就是天然的"眼药水"。

我现在吃玉米都特意留着胚芽,磨成粉掺在豆浆里喝,有次连续加班盯电脑,眼睛干涩得不行,连喝三天胚芽豆浆,居然真的有缓解,不过要提醒的是,玉米胚脂肪含量高,放久了容易哈喇,最好现买现吃。

【玉米油:厨房里的天然降压药】 别以为只有橄榄油才健康,咱们祖辈吃的玉米油也是宝贝,中医说它"凉血止血",西医发现它富含亚油酸,能降低胆固醇,现在好多家庭主妇都不知道,煎鱼炒菜时用玉米油,比吃降压药还管用。

不过要避开精炼过的玉米油,那种金黄色透亮的反而是化学处理过的,真正好的土榨玉米油应该是淡黄色,闻着有股淡淡的炒玉米香,我家现在常年备着玻璃瓶装的农家玉米油,炒菜香气特别正。

【玉米须茶:水肿体质的救星】 最近梅雨季节,好多人腿脚浮肿,我翻出老中医给的方子:取50克玉米须洗净晾干,加3片生姜,煮沸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,每天当茶饮,连喝三天,水肿消得特别快。

有个小窍门,摘玉米须时要选刚成熟的青玉米,这时候的须又软又多汁,晒干时记得平铺在竹匾上,经常翻面防止发霉,要是嫌自己晒麻烦,中药店买的制干品效果也不差,但一定要选没熏硫磺的。

最后说个真实案例,邻居王阿姨常年喝玉米须水,原本160的高压降到了135,不过中医也提醒,玉米中药性质平和但不万能,像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喝玉米须水,腹泻期间别吃玉米胚,咱们日常食疗就像存钱罐,细水长流才能见真章,下次买玉米,可别再随便扒叶子了,这可是浑身是药的"黄金棒"啊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