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留下的养胃法宝!这5种中药比胃药管用百倍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年纪轻轻胃就垮了"这句话我听了不下百遍,每次看到体检报告上"慢性胃炎"四个字,总让人心里咯噔一下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给子孙后代备好了护胃秘籍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守护消化道的中药高手。

茯苓:水肿型体质的救星 上周邻居王阿姨拎着大包中药来找我,说是老毛病又犯了,打开一看全是茯苓块,原来她每到梅雨季节就腹胀得像皮球,这味被《本草纲目》称为"四时神药"的宝贝,对付脾虚湿盛引起的消化不良最拿手。

现在年轻人久坐办公室,肚子像充了气的气球,这时候煮碗茯苓粥最合适,记得去年公司体检,行政部的小刘天天喝茯苓陈皮茶,三个月后那鼓鼓的小肚腩居然消下去大半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当心,这白色块茎虽好,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
白术:脾胃虚弱者的专属保镖 上个月陪老妈看中医,老大夫把脉后直摇头:"脾胃太虚了",开的方子里白术占了大头,这味带着蜂蜜香气的药材,堪称健脾界的扛把子,那些吃完饭就胀气、早上起来口臭的人,坚持用白术泡水喝,不出半个月就能见效。

我们食堂张师傅就深谙此道,每天切菜前都嚼两片生白术,他说自从这个习惯养成后,以前那种吃完就躺下午睡必打嗝的毛病全没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高血压患者得悠着点,这玩意儿有升阳作用。

砂仁:寒湿体质的暖宝宝 还记得去年冬天同事小李闹急性肠胃炎,疼得满地打滚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砂仁,这黑褐色的小颗粒可是温中化湿的能手,现在年轻人爱喝冰饮,十个人里有八个是寒湿困脾,随身带点砂仁粉,胃痛发作时冲杯热盐水送服,比西药止痛片还管用。

我家冰箱常年备着砂仁排骨汤料包,每周炖一次,特别是梅雨季,喝碗热气腾腾的砂仁猪肚汤,整个人从里到外都被烘得暖洋洋的,不过阴虚血燥的朋友要忌口,这辛温之物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
山楂:暴饮暴食后的及时雨 上次同学聚会看着小陈狂啃酱肘子,我就塞给他几颗焦山楂,这红彤彤的小果子专治肉食积滞,小时候奶奶总说"饭后吃山楂,活到九十八",现在的年轻人应酬多,包包里备着山楂丸,酒足饭饱后来两颗,第二天准不会捂着胃喊疼。

我们办公室有个神奇现象:每逢周五下午,大家办公桌上都会出现冰糖葫芦,其实不光是解馋,更是给周末的胡吃海喝提前买保险,不过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,这酸溜溜的家伙会雪上加霜。

鸡内金:吃货的自我救赎 表弟是个烧烤摊老板,长期饮食不规律落下胃病,去年开始见他整天嚼些黄澄澄的东西,一问才知道是炒鸡内金,这鸡胗里的黄金膜,简直就是为吃货量身打造的消食神器。

现在连楼下便利店都能买到鸡内金粉,喝酒前吃一勺,第二天照常能吃三大碗米饭,但孕妇千万别碰,这消食能力太强的宝贝可能会引起宫缩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养护脾胃最关键的还是规律作息,这些中药不是万能丹,而是给我们浪荡生活的补救措施,就像老家门前那棵老枣树,平时浇浇水施施肥,生病了剪枝除虫,才能年年挂果,我们的肠胃何尝不是如此?别等到疼得打滚才想起这些祖传秘方,平常煮粥泡茶随手放几粒,才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