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前几天去山里采风,碰到个白发苍苍的老药农,他裤腿沾着泥巴,手里攥着几颗红彤彤的野果子,非塞给我让我泡酒。'这可是咱山里的宝贝,城里人花大价钱都买不着!'"老张头神秘兮兮地跟我说,后来我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野果子竟是中医典籍里常提到的覆盆子,不过在我们老家,大家都管它叫"山泡"或者"奶泡"。
藏在深山里的千年"补肾果" 要说这覆盆子啊,可是正儿八经的药食同源好物,您可别瞧它个头不大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被李时珍专门写过:"益肾脏而固精,补肝虚而明目",前阵子我去拜访县城里有名的"赵一帖"中药房,发现柜台最显眼的位置就摆着晒干的覆盆子,老板说现在的年轻人熬夜伤身,懂行的都在秋天来囤货。
这野果子主产在浙江、福建的深山里,每年4-6月成熟,记得去年清明跟驴友爬山,在溪涧边发现一大片灌木,枝头挂满红宝石似的果子,当地向导老王说:"这是野生覆盆子,山里的老鼠都知道存着过冬",不过现在正宗的野货越来越少,市面上多是人工种植的,行家教你个窍门——看绒毛,野生的果皮上有细密白毛,晒干后还能瞅见几根银丝。
老中医不外传的养生吃法 前些日子陪老妈去中医院调理,老大夫给开了方子,里头就有覆盆子,护士长悄悄跟我说:"这果子泡酒最养人,我们科里老师傅都泡着呢",回家我就翻出爷爷留下的陶土坛子,层果子层冰糖地码实诚,倒上52度的粮食酒,每天晃悠两下,不出仨月就成琥珀色的养生酒。
隔壁开超市的王姐有新招数,她把覆盆子捣碎掺在蜂蜜里,每天早晚舀一勺冲水喝,她说这法子是跟退休的老中医学的,专治她常年开车落下的腰酸毛病,不过要提醒大伙,新鲜果子得用盐水泡泡再碾碎,不然小虫子容易混进去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! 上个月同学聚会听张总吹嘘,说他在保健品展销会买了"进口覆盆子胶囊",一盒要好几百,结果我上网一查,那不就是江苏产的普通种植货?其实真正会吃的老饕都盯着产地,浙江建德的"两头乌"品种最地道,晒干的果子该是暗红色带霜。
有个常见误区得掰扯清楚:很多人以为直接嚼新鲜果子就行,殊不知生吃容易闹肚子,必须要用白酒九蒸九晒才能去掉寒性,就像我们村头刘大爷,去年贪嘴吃多了鲜果,闹得跑了好几趟茅房。
现代人的养生新玩法 现在年轻人也赶上了这波养生潮,公司前台小芳就天天保温杯里泡着覆盆子茶,她说加两粒枸杞特别抗疲劳,要我说啊,这果子最妙的是既能泡茶又能入菜,上周去农家乐吃到道"覆盆子煨土鸡",砂锅里暗红的汤汁裹着金黄鸡肉,掌柜说这搭配是祖传的菜谱。
最绝的要数小区门口那家甜品店,把覆盆子冻成冰球插在竹签上,淋上酸奶蜜,小孩子举着直喊"草莓糖葫芦",不过老板娘偷偷告诉我,她们用的其实是山东产的树莓,正经覆盆子做冰球太软乎。
写到这里,窗外又飘起细雨,想起老张头临走前说的那句话:"山里的宝贝就该长在山里,现在都被你们城里人挖绝了",看着书桌上泡着覆盆子的青花瓷杯,突然觉得这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,不该只在深山里口口相传,您要是也在写字楼里腰酸背痛,不妨试试这山野馈赠的秘方——不过记得找靠谱店家,别让染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