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身体像被一层阴云罩着?明明没生病却浑身乏力,舌头伸出来一看又白又腻?这可能是"邪气"在作怪!中医眼里,风邪、寒邪、湿邪、热邪就像四个捣蛋鬼,在体内横冲直撞,别急着吃西药,老祖宗留下的这5味"去邪大将",能把你体内的病气扫得干干净净!
艾草:千年驱寒第一草
在江南小巷的青石板缝里,总能看到几簇倔强生长的艾草,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草,可是中医眼中的"纯阳之品",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隔壁王婶天天嚷嚷着关节疼,老中医就让她每天用艾叶煮水泡脚,半个月下来,她不仅能拎着菜篮子爬五楼,连常年灰白的舌苔都变红润了。
艾草最绝的是能打通经络关卡,寒湿重的人不妨试试这个土方子:端午节前后采的艾叶晒干,取30克煮水,加两片生姜,趁着滚烫泡脚,泡到额头微微冒汗时,会感觉有股暖流顺着脚底往上窜,这是阳气把寒气往外赶呢!
苍术:脾胃最怕的湿邪克星
上礼拜去拜访退休的老院长,发现他每天都在喝"健脾茶",抓一把苍术片,配上茯苓、陈皮,开水一冲闷半天,这老头八十多了还能骑车买菜,全靠这杯茶养着脾胃,中医说"脾虚生湿",现代人冷饮当水喝、熬夜耗气血,脾胃早就成了湿邪的温床。
辨别湿气有个笨办法:早上起床看马桶里的水印,如果总漂着一层油花,八成是湿气太重,这时候就要请出苍术这员猛将,它能像烘干机一样把脾胃的水湿烘得干干的,药店买的苍术记得炒一炒,每天早晚嚼两片,比吃健胃消食片管用多了。
藿香:暑湿天里的救命仙草
前些天带儿子去植物园,这小子在荷花池边玩水淋了个透,当天晚上就开始上吐下泻,吓得我赶紧翻出藿香正气水,这黑褐色的药水看着吓人,却是化解暑湿的圣品,古人智慧真不简单,把藿香、紫苏、白芷这几味药配在一起,专治吹空调、吃冷饮闹出来的肠胃感冒。
新鲜藿香叶子搓碎了敷在肚脐上,对付小儿积食特别灵,去年暑假外甥女贪凉吃多了冰西瓜,肚子胀得像小鼓,我用藿香叶拌红糖给她揉肚子,没多会儿就听到肠鸣声,当晚就退烧了,这味药就像夏日里的及时雨,家家药箱都得备着。
生姜:厨房里的散寒先锋
千万别小看灶头那块姜母!上个月公司空调开得太猛,好几个同事接连中招,我熬了一大锅姜枣茶,放了几勺红糖,大家喝了都说后背发暖,生姜皮是凉性的,去寒要用老姜,那种表皮发皱、辣味十足的才够劲。
老辈人传下的法子:受寒初期切三片硬币厚的老姜,加两段葱白,煮沸五分钟关火,趁热喝下去立刻钻进被窝发汗,这招比输液快得多,关键还不伤元气,要是碰上痛经的姑娘,再加点红糖和山楂,暖暖子宫比吃止痛药强百倍。
附子:藏在肾经里的太阳
这味药可不敢乱碰!去年冬天遇到个快递小哥,大冷天还穿着单裤送件,结果膝盖肿得像个馒头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炮附子,配上桂枝、细辛,硬是把他十年的老寒腿治好了,附子就像藏在地核里的小火炉,专门融化那些扎根在骨头缝里的寒毒。
真正懂行的中医用附子很谨慎,毕竟它有毒,但用来泡脚倒是安全得很,1克制附子煮水,加点花椒和肉桂,对手脚冰凉、夜尿多的人特别有效,泡完脚记得马上擦干穿袜子,别让寒气又钻回来。
最后的叮嘱
这些去邪良药虽好,可不能当饭吃,艾叶泡脚一周三次就好,苍术嚼多了容易上火,附子必须得医生开方,最关键的是要改掉伤阳气的坏习惯:别光脚踩地板、少吃冰镇西瓜、空调别对着后脖颈吹,记住老话: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好好吃饭睡觉,比吃什么补药都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