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穿破石还叫铁篱笆?这些别名背后藏着千年祛风湿秘方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师傅,这味药为啥叫穿破石?"二十年前跟着老中医采药时,我曾指着山崖上缠绕的藤蔓好奇问道,老人捻着须米笑道:"它啊,能穿石破岩,专治顽固风湿,百姓都叫它铁篱笆。"这个充满江湖气的别名,揭开了我对这味南药之王的探索之旅。

穿破石的"花名册"大揭秘 除了铁篱笆这个形象的别称,这味中药在不同地域还有着十余种有趣的叫法,在两广地区被称为"川破石",闽南人唤作"黄龙退骨",云南深山里药农则称其"柘根",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海南黎族同胞的叫法——"打不死",据说这藤蔓即便被砍断,遇土即活,生命力堪比九命猫。

这些看似随意的别名,实则暗藏药性玄机。"穿破石"之名源于其藤蔓能穿透岩石生长的特性,中医取象比类,认为其具有穿透经络闭塞的功力,而"黄龙退骨"的传说更有意思,相传古代有黄龙受骨伤,正是啃食此藤才褪去旧骨重生,虽属神话,却道出其祛风湿、强筋骨的特长。

祛风湿界的"穿甲弹" 在岭南地区的中药房,穿破石是治疗风湿骨痛的必选项,去年邻居王伯膝关节肿得像馒头,西医抽积液只能管半月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,穿破石配伍五指毛桃,煎汤熏洗半月,竟让纠缠十年的"老寒腿"消了肿,这味药就像中药里的穿甲弹,专攻关节缝隙里的顽固湿气。

它的威力在古书早有记载。《本草求原》称其"能穿达经络,治湿热痹痛",现代研究发现其含黄酮苷成分,确实具有抗炎镇痛作用,但需注意,这味猛药需配伍得当,单用易伤阴血,正应了"过刚易折"的道理。

民间妙用知多少 在客家地区流传着"三宝汤":穿破石、五指毛桃、土茯苓各30克,配猪蹄炖汤,这组合堪称风湿克星,我家外婆每逢节气交替必煲此汤,八十岁仍能健步爬梯,另有个治跌打损伤的土方:鲜穿破石叶捣碎,加酒炒热外敷,散瘀消肿效果惊人。

不过最让我惊叹的,是其在急症中的应用,曾遇货车司机急性阑尾炎发作,在送医途中用穿破石干根煮水喝,竟缓解了疼痛,当然这只是应急之法,但足见其通经络之效,正如老药师所说:"这味药就像疏通管道的高压水枪,淤堵之处皆能冲开。"

使用禁忌与现代研究 别看穿破石威风,却是把双刃剑,阴虚火旺者服用会口干舌燥,孕妇误用恐致流产,早年有个教训:邻居自行采药泡酒,结果喝得满脸生疮,后来才明白,这药需蜜炙或盐制才能缓和烈性。

现代药理揭开其神秘面纱:含槲皮素、柘树异黄酮等成分,确有抗菌消炎、调节免疫之效,但专家提醒,其代谢产物可能影响肝功能,长期服用需监测指标,这提醒我们,古人经验虽宝贵,现代检测同样不可少。

鉴别窍门与选购指南 市面上穿破石常混有赝品,记住三个鉴别要点:正品藤茎布满疣状突起,断面有菊花心纹,嚼之先苦后回甘,假货多是络石藤冒充,颜色偏青且无苦味,建议到正规药店购买,切片后可见淡黄色木心者为佳。

储存时要防霉防虫,我常用报纸包裹放石灰缸里,若发现长白毛,赶紧拿出来晒太阳,喷少量白酒再密封,这可是老药工传授的绝招。

这味从远古走来的南药,承载着太多民间智慧,它既是医书上的"贯筋连骨",也是灶台上的养生汤料,更是山野间的救命仙草,但切记,任何神药都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,毕竟现代人的体质,早已不是古人"日出而作"的筋骨了,下次见着山间攀援的藤蔓,不妨想想这个穿着石头盔甲的"铁篱笆",它可是用亿万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