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头疼得要炸了""姨妈期疼得直冒冷汗",每次我都忍不住掏出手机搜止痛药,不过你们发现没?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翻中医的"止痛锦囊"了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止痛妙招,说不定你家厨房就藏着天然止痛药呢!
【头疼脑热篇】 要说最接地气的止痛中药,川芎绝对排前三名,这味带着浓郁香气的药材,简直是打工人的救星,记得去年项目赶进度,连着熬了三个通宵,太阳穴突突跳得像打鼓,抓了一把川芎煮水喝,那股辛香直冲天灵盖,半小时后真就像给脑袋装了消音器,中医说它能"上行头目",特别适合风寒引起的偏头痛。
白芷也是治头痛的高手,尤其是那种风吹就疼的破伤风式头痛,我妈以前总在红糖姜茶里加几片白芷,说是能驱寒气,现在才知道,这白色小精灵不仅能发散风寒,还能像小钩子一样把疼痛从头皮里钓出来。
【浑身酸痛篇】 前几天健身过度,第二天醒来整个人像被卡车碾过,赶紧翻出艾叶煮水泡澡,那股温热的草本香顺着毛孔钻进去,原本僵硬的肌肉慢慢松快起来,艾叶这家伙最擅长对付寒湿引起的周身酸痛,特别是空调房呆久的僵直感,用它泡脚比贴膏药还管用。
要说跌打损伤后的淤青肿痛,三七简直是神存在,上次骑电动车摔得膝盖青紫,把三七粉调成糊状敷上去,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这味"金不换"的神奇之处在于既能止血又能活血,就像给受伤部位装了双循环泵。
【女性专属篇】 每个痛经的姐妹都该备着延胡索,这黑褐色的小颗粒看着不起眼,却是妇科圣药,记得大学室友每次生理期都疼得脸色煞白,后来用黄酒冲着服延胡索粉,居然能照常去上课,它就像子宫的暖宝宝,专门对付那种绞着疼的寒凝血瘀。
益母草煮鸡蛋这个配方,估计很多妈妈辈都用过,去年陪闺蜜去做产后护理,护士长就推荐这个古法,益母草能帮着排出恶露,加上鸡蛋补气血,对产后腹痛特别有效,不过要提醒一句,孕妇千万别碰这味药哦。
【牙痛应急篇】 别看丁香小小一颗,对付急性牙痛可是立竿见影,有次半夜被智齿疼醒,含着丁香油棉球,那股麻辣劲瞬间镇住神经痛,中医说它能"杀虫辟秽",特别适合蛀牙引发的剧痛,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,看完牙医才是正经事。
细辛治牙痛的名头可响当当,但千万要注意用量,这味药毒性像把双刃剑,用好了是止痛利器,过量就可能出事,我爷爷以前总用细辛粉塞在蛀牙洞里,据说能暂时麻痹神经,但现在想想真是捏把汗。
【肠胃绞痛篇】 小时候拉肚子疼得打滚,奶奶就会炒山楂给我吃,这红彤彤的果子不仅能消食导滞,还能缓解胃肠痉挛,现在才知道,山楂里的有机酸就像给肠胃做了个SPA,帮助排出积食就不那么胀痛了。
要说最万能的止痛搭档,生姜必须拥有姓名,不管是受凉呕吐还是吃撑了胃胀,切两片生姜嚼嚼,辛辣汁液往喉咙一过,立马感觉肠胃暖烘烘的,特别是配上陈皮,简直就是移动的健胃消食片。
【外用止痛法】 别以为中药只能内服,外敷更是大有乾坤,上次崴脚肿成馒头,用栀子粉调黄酒敷上,凉凉的特别消肿,这法子对扭伤特别好使,就像给患处装了台冷风机。
风湿骨痛的人可以试试肉桂贴,把肉桂粉和蜂蜜调成膏,敷在关节处再用保鲜膜包好,肉桂的温热药性透过皮肤往里钻,比暖宝宝还持久,不过敏感肌要谨慎,可能会辣得跳脚。
【使用小贴士】
- 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寒性疼痛(比如吹风受凉)要用温热药,热性疼痛(比如发炎红肿)得选寒凉药
- 多数止痛中药都有刺激性,建议饭后服用
- 外用时先在手腕内侧试敏,防止过敏
- 孕妇、哺乳期慎用活血化瘀类药物
- 慢性疼痛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
这些藏在草木之间的止痛智慧,都是几千年试错攒下的经验,不过要提醒大家,中药虽好也别当仙丹,疼得受不了该看医生还得去,你们有没有试过哪些特别有效的民间止痛偏方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,说不定你的妙招能帮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