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出血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止血方子,收藏备用!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干燥,朋友圈里不少人都在吐槽"莫名其妙流鼻血",有人仰头止血结果灌了一鼻子纸屑,有人疯狂补水还是反复出血,其实啊,老祖宗对付鼻衄(也就是鼻出血)的法子可多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止血秘方。

鼻衄不是小事,但也不用慌

鼻衄看着吓人,多数时候就是身体在拉警报,像熬夜后的"上火"、干燥季节的鼻腔毛细血管破裂、甚至用力擤鼻涕太猛都可能引发,西医遇上这种情况,除了压迫止血、烧灼血管,好像也没啥好办法,但咱们中医讲究"治病求本",不同原因引起的鼻衄,用的方子完全不一样。

千年验方大盘点

桑菊饮:风热型鼻衄的克星

如果是感冒发烧后流鼻血,或者总感觉喉咙干痒、眼睛发红,多半属于风热侵袭,这时候老中医最爱开桑菊饮,这方子出自《温病条辨》,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"去火SPA"。

  • 配方:桑叶5g、菊花3g、杏仁6g、连翘5g、薄荷2g、桔梗6g、甘草2g(这是成人量,小孩要减半)
  • 妙处:桑叶菊花联手清肺热,薄荷桔梗负责宣肺气,连翘清热解毒,煮出来的药汤带着花草清香,比喝凉茶舒服多了。

我朋友家孩子上周五半夜突然流鼻血,伴有咳嗽黄痰,我让他抓了这个方子,结果两剂下去就不流了,不过要记住,熬药时薄荷要最后放,煮沸三分钟就关火,不然挥发的药性就飞了。

玉女煎:阴虚火旺者的救星

有些人明明没吃辣,也没熬夜,但晨起总爱流鼻血,照镜子发现舌头红得像草莓,十有八九是阴虚火旺,这时候就得请出《景岳全书》里的玉女煎。

  • 配方:生石膏15g(先煎)、熟地9g、麦冬6g、知母5g、牛膝3g
  • 玄机:石膏大清胃火,熟地滋补肾阴,麦冬知母这对CP专门润燥,牛膝把虚火往下引,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口腔溃疡、手脚心发热的人。

去年邻居阿姨更年期鼻血频发,西医说是毛细血管脆弱,我让她试了玉女煎,配合每天嚼几粒枸杞,半个月就见效了,不过石膏太寒,胃寒的人要加生姜同煮。

龙胆泻肝汤:肝火旺者的灭火器

要是鼻血来得迅猛,血色深红,还伴随着头痛耳鸣、脾气暴躁,这八成是肝火犯肺,这时候就得搬出《医方集解》的经典方——龙胆泻肝汤。

  • 配方:龙胆草6g、黄芩9g、栀子9g、泽泻12g、木通6g、当归3g、生地9g、柴胡6g、甘草6g
  • 要点:龙胆草直折肝火,黄芩栀子清热,配上当归生地防伤阴,现在药店有中成药,但建议让大夫调整剂量,毕竟木通用量过大伤肾。

我同事应酬喝酒后狂流鼻血,脖子都染红了,急诊处理后,我给他开了这个方子,结果三天后他跟我说:"从来没想到中药降火这么猛!"

日常养护比吃药更重要

老话说"三分治七分养",鼻衄反复发作的人,多半生活方式有问题,我观察发现,爱流鼻血的人基本都有这几个坏习惯:

  1. 空调房里不喝水:干燥空气+脱水,鼻腔黏膜脆得像薯片
  2. 抠鼻孔成瘾:指甲划破鼻中隔的毛细血管网,当场"喷泉"
  3. 吃得太燥:火锅配白酒,辣椒炒一切,血管扩张得像要爆炸
  4. 作息颠倒: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,肝血被熬得沸腾

建议大家:

  • 秋天在暖气房放盆水,睡前用棉签沾点凡士林抹鼻腔
  • 改掉抠鼻孔的毛病,实在痒就用婴儿专用吸鼻器
  • 多吃百合银耳雪梨羹,少吃麻辣香锅
  • 晚上11点前滚去睡觉,这才是最便宜的补药

这些坑千万别踩

  1. 仰头止血:血液倒流进胃里,搞不好会呕吐误吸
  2. 塞纸巾团:粗糙纸屑摩擦伤口,更容易感染
  3. 盲目进补:人参鹿茸吃错,鼻血反而崩得更凶
  4. 信偏方捅鼻梁:江湖传言的"掐鼻梁止血法"纯属作死

最后说句实话:偶尔鼻衄不用慌,但要是每周流个两三回,或者流血半小时止不住,赶紧去医院!排除高血压、血液病这些隐患才保险,咱们这些古方更多是调理体质,关键时刻该看医生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