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鼻衄别慌!中医调理有妙招,这些古法偏方值得收藏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换季温差大,后台好多宝妈私信说娃突然流鼻血,其实小儿鼻衄(俗称鼻出血)在中医看来不是小事,但也别急着往医院跑,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"上火"症状可有一套,今天我就结合医书典籍和临床经验,给各位家长支几招实在的调理方法。

【第一部分:先搞懂为啥会流鼻血】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流鼻血就慌,其实八成都是"燥"字惹的祸,就像晾衣服的铁丝绳,冬天干燥容易绷紧开裂,孩子的鼻腔黏膜娇嫩得很,天气干燥、喝水少、吃太多油炸零食,都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,不过要是频繁出血或者止不住,还是要及时看医生。

中医把小儿鼻衄分成几种类型:

  1. 肺热型:经常伴随咳嗽、咽痛,流出的血颜色鲜红
  2. 胃火型:口臭、便秘,出血量比较大
  3. 肝火型:脾气急躁,眼睛红,出血多在剧烈运动后
  4. 虚证型:反复出血,体型瘦弱,可能是脾不统血

【第二部分:对症食疗法最温和】 我整理了几个代代相传的食疗方,食材都是菜场能买到的: ▶白茅根竹蔗水(适合肺热) 新鲜的白茅根30克+青皮甘蔗1节,煮水当茶喝,白茅根凉血止血,甘蔗清热生津,我家娃每次喝两天就见效,记得要煮够半小时,每天喝3次,5岁以上孩子适用。

▶藕汁蜂蜜饮(通用型) 莲藕榨汁半碗,加一勺蜂蜜调匀,莲藕本身就收敛止血,蜂蜜润燥,特别适合晨起干燥流鼻血的情况,1岁以内用藕汁兑温水,不加蜂蜜就行。

▶绿豆莲子羹(胃火旺) 绿豆50克+去芯莲子20克,炖到开花,绿豆清胃火,莲子心降躁,每周喝两次,注意别加冰糖,原味就有清甜感。

【第三部分:外治法应急超有效】 遇到突然流鼻血,这几个外治法比仰头靠谱:

  1. 冷水拍额头:用毛巾蘸冷水轻拍前额,刺激督脉降火
  2. 大蒜敷脚底:生蒜片贴涌泉穴,胶布固定,睡前敷效果最佳
  3. 压迫止血法:让孩子坐直,捏住鼻翼上方软骨处(不是鼻孔),身体前倾,5-10分钟就能止住

【第四部分:日常调理防复发】 预防才是关键,做好这几点能少操心: ✔秋冬季屋里放盆清水,湿度保持在50%-60% ✔改掉抠鼻子习惯,指甲剪平磨光滑 ✔多吃百合银耳雪梨,少吃薯片饼干 ✔每天揉按迎香穴(鼻翼两侧)、孔最穴(前臂掌面)各3分钟

特别提醒: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赶紧去医院 ✓流血超过20分钟止不住 ✓伴有高烧、皮肤瘀斑 ✓每周流鼻血超过3次

最后说个真事,邻居家娃去年总流鼻血,西医查不出问题,后来老中医开了个小方子:桑叶3克+菊花3克+甘草2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,喝了半个月就好了,不过每个孩子体质不同,这些方法都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哦!

(全文共1268字,原创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