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总说二冬搭配效果好,但每次去药店都搞不清该买天冬还是麦冬"——这可能是很多养生爱好者的困扰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中药界的"双胞胎",看看它们到底藏着什么养生密码。
【藏在古书里的养生智慧】 要说二冬的故事,得从《本草纲目》说起,李时珍老爷子早就给这对CP打过call:"天冬治骨蒸,麦冬疗心悸",不过现在人看到这两味药,十有八九会脸盲,别看名字里都有"冬",人家可是完全不同的两株草。
先说天冬,这货可是实打实的"冷美人",它原名天门冬,因为块根长得像纺锤,又被叫做"八月札",在浙江、四川的山野间,这种藤本植物能爬到两米多高,挖出来晒干的块根白白胖胖,断面晶莹得像冰糖,不过入口可是带着股特有的苦腥味,懂行的老中医一尝就能辨出真假。
再说麦冬,简直就是中药界的"甜姐儿",浙麦冬、川麦冬最出名,它的块根短粗圆润,像极了缩小版的生姜,含在嘴里慢慢嚼,居然能品出丝丝甘甜,难怪古人称它为"不死药",要认准这种甜味,市面上不少劣质麦冬是用明矾水泡过的,甜味发涩的就是假货。
【身体里的阴阳平衡术】 别看都是滋阴的,这两位在身体里干的活可大不同,天冬就像个严厉的监工,专管肺肾阴虚引起的"虚火",那些半夜盗汗、舌头红得跟草莓似的、咳痰带血丝的症状,它都能给你摁住,特别是经常抽烟的人,用天冬炖雪梨,比吃多少润喉糖都管用。
麦冬倒是像个温柔的管家,专门伺候心胃阴虚,要是总觉得心里慌慌的,胃里烧得难受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这时候抓把麦冬泡茶,再加点石斛或者玉竹,喝下去整个人都舒坦了,现在年轻人爱熬夜导致的"上火",多半就是麦冬能解决的范畴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魔法】 说到用法,这里头学问可大了,广东人煲汤最爱放几粒麦冬,配上排骨莲藕,汤色清亮还带甜味,北方人炖羊肉时丢几片天冬,既能解腻又能防燥,但要记住,这两味药都不是煎煮越久越好,开水下锅煮20分钟就够了,时间太长反而破坏药性。
最近流行的"中式咖啡"里有新玩法:麦冬+黄芪+红枣,打成粉装进胶囊,说是提神抗疲劳,不过要我说,最直接的还是含服,早上起来觉得嗓子干痒,含片麦冬比吃润喉糖管用;要是说话太多喉咙痛,含颗天冬糖(某宝有卖)立马见效。
【这些坑千万别踩】 虽然都是滋阴的,但用错地方就糟了,天冬性子寒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容易拉肚子,这类人更适合用麦冬,反过来,麦冬虽温和,但痰湿重的人吃了反而会加重胸闷,最简单的判断方法:舌苔白腻的选天冬,舌苔黄厚的用麦冬。
保存也是个技术活,天冬怕潮,得装在密封罐里放在阴凉处;麦冬倒是皮实,但遇上梅雨天记得时不时拿出来晾晒,要是发现药材长虫了,千万别心疼,整块扔掉才安全。
现在知道怎么区分这对姐妹花了吧?下次抓药时记得说清楚:咳嗽咽干找天冬,心慌失眠找麦冬,当然最保险的做法还是咨询中医师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