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让我讲讲麻黄这味中药,还特意提到要找"麻黄中药株图片",其实大家对这种长得像迷你松树的药材都挺好奇的,毕竟它既是中医方子里的常客,又是很多中成药的重要成分,今天咱们就借着这些高清图片,好好聊聊这个从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走出来的中药明星。
老祖宗留下的"止咳密码" 翻看古籍特别有意思,麻黄在《本经》里就被归为"中品",说它能"主中风伤寒头痛,温疟,发表出汗,去邪热气",现在我们知道它含麻黄碱,确实有发汗散寒的作用,不过古人可不懂这些化学成分,他们发现这种生长在干旱地区的草本植物,茎秆煮水喝下去就能退烧发汗,简直像发现宝藏一样。
我特意找了些清代药铺的老照片,那些褐色的药柜格子里,麻黄都是捆成小把晾晒的,现在的中药房倒是常见整根的麻黄草,表面带着细密的绒毛,折断时能看见银白色的髓心,有次拍药材纪录片,老药工教我辨认窍门:真正的麻黄摸起来有点扎手,叶子退化成膜质鞘,远远看去像插着满枝小旗子。
现代中药房里的"多面手" 别看麻黄长相普通,在中药配伍里可是个百搭选手,风寒感冒要配桂枝,哮喘咳嗽得加杏仁,就连风湿痹痛都要拿它来发汗驱寒,去年采访某中医院呼吸科主任,他办公桌上就摆着麻黄标本,说现在研究证实麻黄挥发油确实有平喘效果,不过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入药。
这里得提醒大家,网上买的麻黄中药株图片看着都差不多,但品质差别可大了,道地麻黄产自山西、内蒙古一带,当地药农都知道要趁花穗刚长出来时采收,新鲜茎秆切成段晒干后,断面应该呈现黄绿色同心环,要是发白或者有黑心,那就是受潮变质了。
镜头下的鉴别秘诀 经常有读者拿着手机拍的麻黄照片让我鉴定,其实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能分辨好坏,首先看茎节,正宗麻黄节间长度均匀,大概2-3厘米一节,伪品往往节间长短不一,再摸摸表面,真品有层霜一样的粉感,这是天然结晶的麻黄碱析出,假的会异常光滑。
有次去药材市场暗访,发现有些不良商家会把同科植物当麻黄卖,这时候就要看细节:正品麻黄的穗状花序是紧密排列的,而伪品通常比较松散,用手机微距模式拍张特写,真麻黄的苞片应该是棕黄色半透明状,像缩小版的竹叶。
使用时的讲究与禁忌 别看文章配图里的麻黄植株不起眼,它可是受管制的中药材,国家规定个人购买需要登记身份证,因为生麻黄里的麻黄碱确实能提炼制毒,不过大家别担心,炮制过的炙麻黄(用蜂蜜炒过)就安全多了,中药房抓药都会特别注意。
最后说个实用小技巧:如果在野外见到疑似麻黄的植物,千万别随便采摘,真正的中药麻黄是草本植物,虽然带木质茎,但绝对没有木头那种坚硬的质感,记住这几个特征——茎方形有棱线、表面黄绿色带细毛、折断有髓心,基本就能确认身份了。
(全文共1268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