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问脉管炎该咋办,这病确实折腾人,咱隔壁王大爷前年就是这毛病,小腿青筋暴起像蚯蚓似的,走路都费劲,后来找了县中医院的李大夫,开了副中药方子,喝了三个月竟真见好,今儿就把这几个经过验证的方子整理出来,不过大伙可别急着试,得先搞清楚自己的情况。
先搞明白啥是脉管炎 脉管炎说白了就是血管发炎,西医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,这病专挑下肢血管下手,轻的腿脚发凉麻木,重的连路都走不了,医院里动不动就让吃激素、打抗生素,见效快但不治本,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讲究调和气血,慢慢把堵塞的血管疏通开。
三个经典药方大公开
-
当归四逆汤加减(适合寒凝血瘀型) 组方:当归尾30g、桂枝20g、赤芍15g、细辛5g、通草6g、炙甘草10g、丹参20g、鸡血藤30g 用法:每天抓齐药材煎两遍,头煎用三碗水熬成一碗,二煎两碗水熬半碗,早晚饭后温服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手脚冰凉、遇冷加重的朋友,桂枝细辛就像小火炉,能把寒气一点点逼出来。
-
桃红四物汤升级版(针对湿热瘀阻型) 配伍:桃仁12g、红花8g、生地黄15g、川芎10g、赤芍15g、蒲公英30g、金银花20g、牛膝15g 注意:这类患者常伴有红肿热痛,方子里加了清热解毒的蒲公英和金银花,煎药时先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煮开后转小火焖20分钟,倒出汤汁后再加水复煎。
-
补阳还五汤改良方(专治气虚血瘀型) 药材:黄芪60g、当归尾15g、赤芍12g、地龙10g、川芎9g、桃仁10g、红花6g、桑寄生20g 秘诀:黄芪量要够,像炖老母鸡似的补气,气虚的朋友常感觉乏力没精神,这种体质最适合用这个方子,煎药最好用砂锅,不锈钢锅也行,千万别用铁锅。
用药禁忌要牢记 这些方子虽然管用,但有几件事必须注意:
- 孕妇千万不能碰,活血化瘀的药容易动了胎气
- 胃溃疡患者慎用,有些药材刺激胃黏膜
- 喝药期间别碰绿豆汤,解药性
- 忌口很重要,羊肉海鲜辛辣的都要忍
- 每周症状变化要及时反馈给调方医生
配合外治效果更好 光喝药还不够,搭配外敷见效更快: ▶ 芒硝+大黄按3:1比例打粉,用醋调成糊状,睡前敷患处 ▶ 艾叶50g+红花10g煮水泡脚,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 ▶ 三七粉装纱布袋热敷疼痛部位,注意别烫伤
日常养护比吃药更重要 治好了也得防复发,记住这几个窍门:
- 绝对戒烟,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
- 每天踮脚尖走路30下,促进血液循环
- 睡觉抬高床脚15度,减轻下肢压力
- 坚持搓涌泉穴,引火归元
- 穿宽松棉袜,别勒着脚踝
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给表叔调理时,他静脉曲张已经溃烂流脓,用的是四妙勇安汤加味:金银花30g、玄参20g、当归15g、甘草10g,外加乳香没药各6g,配合外用黄柏粉撒伤口,两个月就收口了,现在他天天晨练八段锦,腿脚利索得很。
最后唠叨一句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这些方子只是参考,建议先去正规中医院把脉看舌苔,弄清楚自己是寒凝还是血热,再对症下药,千万别自己瞎琢磨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,要是嫌煎药麻烦,现在药店也能代煎,真空包装的药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