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"上火了喝菊花茶",去中药店抓药时也常看到柜台里摆着各种带"菊"字的药材,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些以菊字打头的中药,别看它们名字相似,功效可大有讲究呢!
要说最熟悉的还得是菊花,这朵秋天开放的小花可是中医眼里的"万能选手",记得去年换季时嗓子干痒,老中医给我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黄灿灿的菊花,后来才知道这花儿分杭菊、亳菊、滁菊、贡菊四大流派,就像茶叶里的西湖龙井和安溪铁观音的区别,不过咱们平常泡茶用的多是杭白菊,花瓣松松散着像小太阳,闻着有股淡淡的苹果香。
说到野菊花可别跟家养菊花搞混了,这山沟沟里长的"野丫头"药劲可猛多了,前阵子闺蜜满脸爆痘,我用野菊花煮水给她敷脸,没几天红肿就消下去了,不过这货性子寒,脾胃虚的人可经不起折腾,就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汽水,爽是爽但得悠着喝。
听说古代宫里有位嗜菊如命的太后,说的就是慈禧老佛爷,她老人家每天必喝的贡菊茶,选的都是安徽黄山一带的大白花,这种菊花泡开后朵朵完整,像在水中绽放的烟花,喝着甘甜不带苦味,最适合像我们这种天天对着电脑的手机族。
要论补血养颜,藏彩菊绝对是藏在深闺的宝贝,去年去西藏玩,导游特意推荐这种生长在雪线附近的紫菊花,当地姑娘教我们用它煮甜汤,加几颗红枣枸杞,煮出来的汤水红亮亮的,比奶茶店的养生茶好喝百倍,不过这高原特产现在市面上假货不少,买的时候得认准带着霜花的才正宗。
最近发现超市里出了个新玩意儿叫胎菊,看着像未盛开的雏菊,问了懂行的师傅才知道,这是杭白菊还没完全开放时就摘下的"少女状态",泡茶时只见金黄花瓣在水中缓缓舒展,喝起来既有鲜花的清香,又带着蜂蜜般的甜味,特别适合像我们这种既要养生又怕苦的年轻人。
对了,还有个常被混淆的兄弟叫三七花,虽然名字不带菊,但长相酷似迷你向日葵,云南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拿这个泡酒治偏头痛,效果堪比西药,不过这黑褐色的小花性子烈得很,得像品红酒似的小口抿,不然舌头都得麻半天。
说了这么多菊花,其实最神奇的还是它们百搭的特性,春天可以配枸杞明目,夏天加荷叶清热,秋天搭罗汉果润燥,冬天配陈皮暖胃,上次感冒喉咙痛,老妈把菊花和胖大海一起煮,那碗墨绿色的神仙水下肚,顿时感觉喉咙开了光。
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讲规矩,就像吃补品不能贪多,体质偏寒的姐妹建议喝菊花茶时加点红糖姜丝,好比给凉茶穿了件保暖衣,孕妇和经期的姑娘们更要谨慎,毕竟这些看似温柔的小花,该耍脾气的时候可不含糊。
现在每次路过中药房,看着玻璃罐里各色菊花排排坐,总觉得像在参观花卉展览,从几块钱一大包的野菊花到上百元一两的雪菊,这些带着草木香气的"菊"字辈药材,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智慧,想想还挺有意思的,下次再有人说上火了,你大可掏出手机秀出这篇攻略:"瞧见没?关于菊花的那些门道都在这呢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