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,这鱼今天又罢工了!"老李头蹲在水库边直挠头,浮漂在水里像个木头桩子,我瞅了眼他桶里那包药酒泡的玉米,忍不住乐了:"老爷子,您这配方怕是二十年没换过吧?"
要说这传统钓鱼药酒啊,就像老掉牙的智能手机,不是不能用,就是跟不上时代,前些日子遇见个民间高手张师傅,人家掏出个土陶罐,里头装的中药诱通剂把方圆百米的鱼都聚过来了,当时我眼珠子差点瞪出来——这哪是钓鱼?分明是搞"水下聚餐"!
【祖传配方大揭秘】 张师傅捏着胡子笑眯眯:"小娃别急,这配方可是我太爷爷在山里采药时琢磨出来的。"他边说边从布兜里摸出个小本本,上头歪歪扭扭记着: • 公丁香30克(要选紫花样的) • 山奈20克(切片时手指头都得染香) • 阿魏10克(这玩意儿比臭豆腐还熏人) • 八角5颗(得是晒足太阳的) • 高度白酒1斤(二锅头最对路)
"讲究!"我盯着他往陶罐里扔料的手,"这些药材搁普通药店都能买到?"老头儿神秘一笑:"城西老中医那抓的野生货,城里药房那些养殖药材可不行。"说着往罐子里滴了几滴蜂蜜,顿时香气像长了翅膀似的往外窜。
【三步泡出黄金液】 回家我就按配方整了套装备,第一步泡药材得像伺候老祖宗——玻璃罐先用开水烫三遍,晾干后把药材分层铺进去,第二步倒酒得讲究"三起三落",就是分三次缓慢倒入,每次晃匀让药材充分泡澡,最后封坛那天正赶上下雨,我把罐子往桂花树下一埋,想着让天地灵气也来助力。
整整三十五天后挖出来,嚯!原本清澈的白酒变得琥珀色,闻着有股说不出的甜香,拿邻居王婶的话说:"这味儿勾人,跟做了三十年卤味的老汤似的。"
【实战出真知】 上周去城郊黑坑试家伙,隔壁小年轻用商品饵甩竿甩得哗哗响,我不慌不忙捏了颗药酒泡的麦粒,轻轻往浮漂旁边一抛,不出十分钟,浮漂突然猛地往下一沉——好家伙,直接拉上来条三斤多的鲤鱼!那鱼鳞在阳光下泛着金光,甩在岸上啪啪响,把周围人看得直咽口水。
"秘诀在打窝!"张师傅后来指点我,"这药酒兑三成塘泥,再加五成碎玉米,提前两天扔窝点,鱼闻着味儿就跟见了亲妈似的,白天黑夜守着不肯走。"有次我在水库用这招,收竿时发现窝点密密麻麻全是鱼泡,跟煮开锅似的。
【门道里的讲究】 别看配方简单,里头学问可大了,公丁香祛鱼腥,山奈提鲜味,阿魏专攻肉食鱼,去年深秋试过把阿魏换成灵草,结果鲫鱼咬钩咬得那叫一个欢实,还有浸泡时间,夏天得减五天,不然香味太冲反而吓跑鱼。
最绝的是搭配活饵,有次用蚯蚓蘸这药酒,别说鲫鱼了,连虾虎鱼都凑过来蹭饭,不过要注意用量,指甲盖大小的饵料蘸两下就行,多了容易"醉鱼"。
【江湖救急小妙招】 上月陪朋友夜钓突降暴雨,我灵机一动用这药酒兑热水给冻僵的鱼饵加热,没想到这招竟成了"救命稻草",后半夜连上三条大物,现在车里常备着小喷壶装稀释液,遇上轻口鱼就往钓点喷两下。
写到这里,窗外忽然飘来若有若无的药香,想起张师傅临走时拍着我肩膀说:"小子,这方子传给你了,可别拿去卖钱。"我摸着泡了三个月的陶罐笑了笑——哪用得着卖啊,光是看鱼群抢食的那股热闹劲儿,值回所有功夫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