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玉林中药市场行情,这些药材价格坐上过山车!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打算进补的朋友注意了!在玉林中药材市场转了一圈,发现今年药材行情比股市还刺激,做了十几年药材生意的老李拍着大腿说:"这波涨价潮,连我都看不懂了!"到底哪些药材在疯涨?哪些在跌价?带你们看看真实的市场情况。

玉林市场"晴雨表"作用凸显 走在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,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药香,这个华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,此刻正上演着激烈的价格博弈,每天凌晨四点,来自安徽、四川、云南的货车就开始排队进场,满载着当归、党参、田七的车辆把市场堵得水泄不通。

"现在全国80%的中药材都要看玉林的脸色。"做了二十年中药材批发的陈姐边整理货架边说,她指着堆成小山的三七介绍,去年这时候统货才180元/公斤,现在直接飙到260元,品质好的甚至摸到300元关口,问起原因,她掰着手指头数:"云南干旱减产,大资金囤货,加上药企疯狂备货..."

三大"妖王"药材领跑涨价榜

三七:从"平民补品"变"贵族药材" 在"玉林药市风向标"老周的店铺里,三七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"以前都是按斤卖,现在要按克算了!"他拿起块头均匀的剪口三七,"这种去年才200出头,现在没有300拿不下来。"翻开他的记账本,近半年价格曲线画得像陡峭的山峰。

市场里流传着新段子:存钱不如存三七,囤货的老板们笑得像弥勒佛,但老行家提醒,现在市场上出现大量"洗澡三七"(硫磺熏蒸增重),新手千万别贪便宜。

八角:香料变投资品的魔幻现实 "10块钱三包!"的叫卖声突然消失了,经营香料铺的阿强苦笑道:"现在干八角批发价都涨到45元/斤,零售谁敢这么喊?"他展示手机里的进货单,去年这时候才28元/斤,一年时间涨幅超60%。

广西作为八角主产区,今年遭遇极端天气,春旱导致坐果率低,采收季又碰上暴雨,晒不干的八角只能烘干,成本直接翻倍,更离谱的是,有游资开始盯上这个小品种,听说某大户囤了200吨现货。

猫爪草:从冷背药材到"香饽饽" 在角落不起眼的猫爪草专区,却挤满了询价的客商,这种专治淋巴结核的小众药材,价格从年初的65元/公斤飙升至130元。"野生资源枯竭,家种又没跟上。"专营冷背药材的黄老板透露,现在产地每天来十几拨收购商,农民连夜挖草都来不及。

跌价"难兄难弟"也有苦说不出 并非所有药材都在狂欢,在阴暗潮湿的仓库区,堆积如山的板蓝根无人问津。"去年这时候还卖18元/公斤,现在8块钱都没人要。"做了多年流感药原料供应的李经理直叹气,原来今年流感发病率低,药企库存积压严重。

同样遇冷的还有太子参,这个曾经的"网红补品"从巅峰时期的300多元暴跌至70元,贵州产地的农户看着烂在地里的太子参欲哭无泪。"供大于求啊!"老李分析,"前两年高价刺激大面积种植,结果市场需求没跟上。"

暗流涌动的市场玄机 转悠半天发现个怪现象:同一个品种,不同店铺报价能差出50%,问了才知道,现在市场里混着不少"炒家",他们低价吃货,然后慢慢抬价,玩的就是心理战,做中药饮片的小王透露:"上周有个神秘买家扫光了整个市场的川芎,第二天价格就涨了20%。"

物流成本也在悄悄改变游戏规则,油价上涨加上严查超载,从玉林发往四川的货运费涨了30%,做电商直播的"养生小张"抱怨:"本来想走薄利多销路线,结果运费比货值还高!"

未来行情怎么走? 走访了十几个档口,发现个有趣现象:老行家普遍看空,新入行的却热情高涨。"现在进场就像接盘侠!"做了四十年药材贸易的刘叔直言,"三七、八角这些品种已经脱离基本面,纯粹是资金在玩击鼓传花。"但他指着角落里的砂仁说:"这种刚需调料,倒是可以逢低建仓。"

市场分析师小林则提醒要注意政策风险:"最近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升级,硫磺熏蒸、农药残留超标的药材随时可能被下架。"他建议重点关注广西本土特色药材,比如罗汉果、鸡血藤这些出口量大的品种。

给普通消费者的实用建议 对于想买药材进补的朋友,现在绝对不是好时机,以阿胶为例,驴皮价格翻番,但成品价格只涨了30%,这说明...懂的都懂,如果想囤货投资,记住三条铁律:

  1. 只碰刚需常用品种(如党参、黄芪)
  2. 警惕突然暴涨的冷门药材
  3. 别信"绝版货源"的鬼话

站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门口,看着装满药材的三轮车穿梭如织,突然想起老李说的那句:"在玉林,没有永远的涨,也没有永远的跌,但永远有人在追涨杀跌。"或许这就是中药材市场的迷人之处,也是危险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