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中药长得像双胞胎?老药师教我的辨药绝活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前些天去中药店抓药,掌柜老爷子瞥见我盯着药柜发呆,突然来了句:"小年轻,分得清三七和土三七不?"我当场愣住,这才发现自己对那些长相相似的中药材完全摸不着门道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新手头大的"中药双胞胎",学会这几招,从此抓药不尴尬!

【人参VS党参:贵族与平民的较量】 老张家药房的玻璃罐里,总摆着两排长得很像的参类,左边金黄带芦头的野山参能卖上万块,右边黄澄澄的党参却是家常补品,外行人看热闹,内行人看门道——人参主根粗壮有环纹,须根细长像胡须;党参则是狮子头造型,皮皱得多像老人脸,最逗的是去年邻居王叔,把党参当人参泡酒,喝得满脸通红还以为补过头了。

其实要分清也不难:人参断面有菊花心,党参却是黄白色海绵状,老药师教了个土法子——含片人参在嘴里,甘苦交织带点辣;党参就温和多了,甜味占八成,不过现在药店里多是园参,真正的野山参那可是稀罕物。

【茯苓VS猪苓:都是"苓"字辈的江湖游侠】 前阵子我妈炖排骨总爱加"土灵芝",我打眼一看以为是白茯苓,结果老中医摇头说这是猪苓,虽然都能利水渗湿,脾气可大不一样,茯苓切面雪白细腻,像块温润的玉石;猪苓却是灰褐色,表面布满蜂窝眼,记得有次看见药材贩子把两者混装,吓得我赶紧把刚买的"茯苓"送去鉴定。

最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功效差异:茯苓健脾安神,适合熬夜党;猪苓专攻利尿,水肿体质的最爱,不过现在市面上有用薯蓣科植物冒充猪苓的,记得真猪苓断面分层明显,闻着有股淡淡的蘑菇香。

【川贝VS浙贝:止咳界的黑白双煞】 上个月咳嗽去抓川贝母,店员拿给我的却是浙贝,我正纳闷,她笑着说:"小姑娘,川贝贵着呢,这个效果也差不多。"后来才知道这俩根本就是不同科的"远亲",川贝像迷你小月亮,表皮光滑带粉霜;浙贝个头大得像贝壳,表面还有明显的凹槽。

老药师教我个绝招:川贝捏起来软糯会粘手,浙贝硬邦邦像小石子,不过要说止咳效果,川贝润肺治干咳,浙贝清热化痰更适合痰多,现在有些药店会把湖北贝母当川贝卖,记住正宗川贝断面是青白色带胶质,浙贝则是纯白粉末状。

【血竭VS麒麟竭:红色诱惑里的真假美猴王】 前年收了块"血竭"当宝贝,结果老行家说是麒麟仙草染的假货,正品血竭像凝固的鸡血,砸碎后断面有光亮的赭红色;假血竭掺了松香,一烧就冒黑烟,最坑的是有些不良商家用沥青加工,闻起来有刺鼻味。

现在终于明白为啥老药工总强调"观形色,闻气味,尝滋味",真血竭入口微涩带腥,假的只有化学染料的怪味,不过市面上95%的血竭都是加工过的,想要野生麒麟竭?除非去云南深山里碰运气。

【天麻VS伪天麻:冬虫夏草的替身游戏】 去年在旅游区买的"野生天麻",回家切片发现脆得像土豆片,后来才知道是用紫茉莉根染色的假货,正品天麻有明显"鹦哥嘴"和"肚脐眼",伪品表面光滑得像蜡像,最绝的是水泡法:真天麻泡半天也不软,假天麻半小时就成糊。

现在连药店都不敢保证百分百正品,老师傅教我个土方子:真天麻炖鸡有特殊的香气,假的吃起来发酸,不过现在人工种植技术发达,很多所谓"野生"其实是大棚货,关键看疗效别太纠结名头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感叹:"药有同名异种者,虽一字之差,判若霄壤。"这些长得像双胞胎的中药,背后藏着千百年的用药智慧,下次去药店别光看名字,多观察细节多问几句,毕竟吃进肚子里的东西,可不能马虎大意,记住这些辨药口诀,你也能成为朋友圈里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