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送我一本发黄的线装书,翻开一看是民国时期药铺掌柜写的《八卦药解》,这老头儿在序言里说:"不懂八卦掌舵,哪敢称中医?"把我惊得手里的枸杞茶都差点洒了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智慧,原来早就和八卦图搅和在一起了。
先说个事儿,去年我去终南山采风,遇见个采药的老道长,他蹲在溪边清理刚挖的七叶一枝花,边洗药材边跟我唠嗑:"小娃子,知道为啥当归要长在秦岭阴坡吗?这里头暗合坎卦的水性啊。"当时我听得云里雾里,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中药与八卦的活教材?
其实早在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埋着伏笔,岐伯跟黄帝掰扯"五运六气"时,把五行八卦当尺子丈量人体,心火对应离卦,肾水对应坎卦,脾胃属坤艮,肝胆像震巽,老祖宗早把人体当成个小天地,五脏六腑就是不同卦象的组合,就像熬中药要讲究君臣佐使,调身体也得遵循卦理变化。
说到具体药材更有意思,人参为啥被称为"地精"?它长在东北黑土地里,得艮土之气最厚,您看艮卦像啥?就像山一样稳重,主脾胃运化,所以老中医开补气方子,人参永远是君药,再比如肉桂,这玩意儿专治下焦虚寒,对应的正是坎卦的肾水区,有经验的大夫都知道,肉桂配黄连能引火归元,这不就是水火既济的卦象?
前些天去同仁堂抓药,老药剂师教我辨认药材,他拿起决明子说:"这小黑眼豆暗藏玄机,你看它纹路像不像太极图?"果然对着光一照,每颗种子都有天然的阴阳鱼图案,老师傅说这叫"种子里的卦象",决明子入肝经,正应了震卦的升发之性。
最绝的是中药配伍里的八卦阵,麻黄汤里四味药,麻黄桂枝杏仁甘草,分别对应震巽坎兑四卦,外感风寒时喝下去,就像在体内布了个驱邪的阵法,玉屏风散更妙,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,生生把脾胃的坤土变成了挡风的屏障。
现在有些养生博主搞的"八卦食谱"还真不是瞎编,春天多吃豆芽香椿,这是顺应震卦生发;夏天煮绿豆汤,应了离卦心火;秋天炖梨膏,正是兑卦润泽;冬令进补羊肉当归,恰合坎卦温藏,我邻居王奶奶活到九十三,每天早晨必喝红枣山药粥,她说这是"坤德养人",您还别笑,人家腿脚比年轻人都利索。
不过要真钻牛角尖就容易闹笑话,上次有个小伙子非说阿胶是乾卦,因为驴皮属金,结果被老中医怼回去:"阿胶滋阴,明明入坎卦,你当补血是炼钢呢?"所以说中药八卦学问大,得跟着医案学,不能光靠卦象瞎猜。
最近发现个好玩的现象,年轻白领流行"卦象养生法",有人戴着八卦项链泡枸杞,有人在办公室摆五行盆栽,虽然有点形式主义,但总比天天奶茶炸鸡强,就像我那做程序员的发小,电脑贴着"离火旺需降燥"便签,保温杯里永远泡着菊花麦冬,说是要平衡屏幕的燥热。
说到底,中药和八卦都是古人观察天地的产物,就像种药材要看星宿位置,背中药歌诀要懂节气变化,我现在终于明白,爷爷当年总念叨"春生夏长秋收冬藏",哪里是在说种菜,分明是在讲人体与自然的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