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,今天咱们来聊聊孕期让人揪心的"羊水过多"问题,前几天闺蜜小芳挺着34周的大肚子来找我哭诉,说产检发现羊水深度8.5cm,医生叮嘱要少喝水,可她明明已经渴得嗓子冒烟却不敢喝一口,看着她肿得像馒头的小腿,突然想起我奶奶当年接生时用过的几个经典药方......
其实羊水过多在中医眼里不是简单"水多喝多了",老辈人常说"胎水肿满",这跟体质关系大着呢!像小芳这种本来就脾虚的,怀孕后身体负担加重,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跟不上,就像水库闸门关不严,水液全淤在子宫里了。
我翻出奶奶留下的手抄本,里面记载的经典方剂真不少,比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,这四味药听着普通,却是祛湿利水的高手,茯苓能健脾渗湿,桂枝温阳化气,白术燥湿健脾,甘草调和诸药,不过现在市面上的茯苓分好多等级,姐妹们一定要选云南产的道地茯苓,切成硬币厚的片儿熬汤才有效。
还有个五皮饮也特别管用,陈皮、生姜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桑白皮五味药,记得去年表嫂怀孕时腿肿得穿不进裤子,喝了两周这个方子,水肿消了一大半,不过这里面的桑白皮性寒,孕晚期的妈妈要减量,最好让大夫把过脉再调整比例。
说到用量,可千万别自个儿瞎琢磨,就拿茯苓来说,每天15克刚刚好,煮的时候先用冷水泡半小时,武火烧开转文火炖20分钟,要是配上鲫鱼汤就更妙了,每周喝两次,既能补蛋白又不加重水肿,但记住一定要撇去鱼汤表面的浮油,不然适得其反。
平时调理也得跟上,早上起来捏捏小腿肚,从下往上推到膝盖,每次五十下,睡觉前用艾叶水泡泡脚,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,泡到微微出汗就停,饮食更要清淡,冬瓜薏米汤虽然利水,但薏米性寒要少放,搭配两三颗红枣刚好中和寒性。
不过姐妹们要记住,中药调理讲究循序渐进,一般喝一周就能感觉尿量增多,两周后肚子胀闷感会减轻,但要是喝完方子觉得心慌头晕,或者羊水反而更多了,赶紧停掉去医院,毕竟每个孕妇体质不同,这些方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。
最要紧的是按时产检,B超数据才是金标准,我邻居就是光喝中药不检查,结果孩子脐带绕颈没及时发现,所以该做的检查一样都不能少,中药西药结合起来才稳妥,对了,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肚子硬得象石板,千万别耽搁,直接挂急诊!
写在最后的话:孕期水肿确实遭罪,但别急着焦虑,试试这些古法方子,配合合理作息,多数都能平安度过,只是用药前一定找靠谱的中医把脉,毕竟关系到两条人命,祝各位准妈妈都能顺顺利利迎来健康宝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