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我在菜市场剥荔枝时,隔壁王婶看见我把荔枝核扔进垃圾桶,吓得差点喊出声:"这可都是钱啊!"她从塑料袋里掏出个布包,里面装着晒干的橘子皮、龙眼壳,最显眼的是满满一罐荔枝核,这个在中医馆帮工二十年的阿姨告诉我,这些别人当垃圾的"药引子",可是老师傅们眼里的宝贝。
要说荔枝核的妙用,必须先讲讲它的"脾气",这味中药材性温味甘涩,就像个热心肠的管家,专门疏通人体气血的"小胡同",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总感觉胸口闷得像压了块湿棉被,老中医爷爷教我用荔枝核泡茶,喝三天就感觉喉咙里的痰松动了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小小核仁竟含有精氨酸和鞣酸,能打败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坏家伙。
不过单枪匹马终究不如团队作战,我发现真正懂行的老人家都会把荔枝核和其他"种子选手"组队,比如家楼下开凉茶铺的陈伯,他熬祛湿茶总要放三样:荔枝核、冬瓜籽、丝瓜络,有次我撞见他往锅里加茯苓粉,他神秘地说:"荔枝核管着中焦湿气,茯苓负责把下焦的水油吸干净,这叫君臣佐使。"果然那碗黑乎乎的茶汤下肚,第二天上厕所都通畅许多。
说到组CP,不得不提我的广东室友阿珍,她每次煲四神汤都要丢几颗荔枝核进去,说是奶奶传下的秘方,后来我查《本草求原》才明白,荔枝核配茯苓就像给健脾战队加了双倍buff——一个在前院扫湿气,一个在后厨健脾胃,最绝的是她发明的荔枝核陈皮饮,用炒过的核仁碾碎,加上九年陈皮煮水,喝起来像甘草糖水,却把我男朋友多年的口臭毛病给治了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"核动力"养生法,有次邻居家六岁的娃偷吃了半碗荔枝核煮鸡蛋,当晚就喊着肚子疼,中医馆的黄大夫说得很形象:"荔枝核就像强力疏通剂,小孩子脾胃娇嫩,得兑十倍水来煮才稳妥。"孕妇更要躲远点,这玩意儿活血的本事堪比藏红花。
最近我还发现个新玩法——荔枝核泡脚,夜市上卖草药的阿婆教我,用纱布袋装50克打碎的核仁,加艾叶煮水泡脚,连续泡了一周,原本冰凉的脚底板居然会发热了,估计是把寒湿从涌泉穴赶出来了,不过要提醒各位,泡完脚记得按摩太溪穴,不然这股热劲没处去,上火了可别怪我没提醒。
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荔枝核蜜饯,做法简单:核仁煮熟去皮,加冰糖腌渍,夏天冲水喝特别解腻,但要注意新鲜荔枝核含有微量氢氰酸,必须彻底煮熟才能吃,要是懒得自己弄,药店买的盐制荔枝核已经处理好了,五块钱能买一大包。
说到底,这些被人丢弃的核壳其实是大自然留的暗门,下次啃荔枝时别再随手扔核,想想那些藏在果肉里的健康密码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告诉我们:最好的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