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厌食症的中药方子,老中医教我这样调理脾胃!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厌食症不是小事,中医早有对策

很多人觉得“不爱吃饭”不算病,其实长期食欲不振、身体消瘦、免疫力下降,可能就是脾虚胃弱的信号,中医讲究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,脾胃就像身体的“粮食仓库”,仓库空了,人哪来的力气?尤其是小孩子,脾胃娇嫩,一顿外卖、一次积食都可能伤到根本。

我认识的老中医李大夫常说:“治厌食先调脾胃,脾胃好了,胃口自然就开。”这话真不假!西药可能开点益生菌、消化酶,但中医是从根上解决问题——用中药把脾胃的“动力”养回来。


这些中药,专治“饭渣”体质

别以为中药都是苦兮兮的汤药,其实很多药材既能入药又能当食材,关键看怎么搭配,我整理了几个老中医常用的“开胃方”,都是温和又管用的:

  1. 山楂:消食导滞的“酸果子”
    小孩积食不爱吃饭?煮碗山楂苹果水!山楂能分解油腻、促进消化,尤其适合吃多了肉类积食的情况,记得一定要用新鲜山楂,超市买的干山楂片效果差一大截,我家小侄子连喝三天,居然主动喊饿!

  2. 鸡内金:鸡胗里的“黄金粉”
    别小看鸡内金,这可是消食化积的高手!把鸡胗洗净晒干,磨成粉装瓶,每次煮粥加一勺,专治“吃不下、消化不良”,大人小孩都能用,我同事用它给挑食的女儿调理,半个月后饭量翻倍。

  3. 麦芽+谷芽:米面淀粉的“克星”
    如果是吃米饭、面条不消化,这对CP最管用!麦芽消米食,谷芽消面食,煮粥时抓一把,还能顺带补气健脾,我奶奶以前总用这个方子治我“饭后胀气”,现在想想真是民间智慧。

  4. 白术+茯苓:脾虚湿重的“祛湿套餐”
    有些人不吃饭吃瘦了,但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,这可能是脾虚湿气重,白术健脾燥湿,茯苓利水渗湿,两者煮水喝,相当于给脾胃“除湿机”,我闺蜜产后厌食,喝这个方子一个月,脸色从蜡黄变红润。


懒人必备!3个食疗方子在家就能做

别怕麻烦,真正的养生食疗简单得很!我整理了最容易上手的方子,厨房小白也能搞定:

八珍糕(健脾开胃经典款)
材料:山药、茯苓、薏米、芡实、莲子各30克,米粉适量
做法:所有材料磨粉,加米粉蒸成糕,当早餐吃。
功效:这配方来自清代宫廷,专门给皇子们调理脾胃的,我家小侄子连吃两周,终于肯坐餐桌前吃饭了!

陈皮山楂饮(积食急救水)
材料:陈皮5克、山楂10克、冰糖少许
做法:煮水代茶饮,饭前喝效果最好。
注意:陈皮别用橙皮代替!药店买正宗的新会陈皮,年份越久效果越好。

四神汤(脾胃虚弱必喝汤)
材料: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芡实各15克,猪肚半只(可选)
做法:炖汤喝,每周2-3次。
实测:我喝完第二天就感觉肚子咕咕叫,终于有了饿的感觉!比吃健胃消食片管用多了。


避开这些坑,中药调理才有效!

  1. 别盲目补营养:有人嫌孩子瘦,天天塞蛋白粉、维生素,结果越补越积食!脾胃没修好就进补,等于给漏油的车子狂踩油门。

  2. 少吃寒凉食物:冰淇淋、冷饮、西瓜看似解暑,但一口下去脾胃缩紧,消化液分泌减少,我邻居家孩子夏天贪凉,秋天直接厌食住院。

  3. 别迷信“偏方”:网上流传的“焦三仙”“开胃散”不一定适合所有人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厌食,有人是积食,有人是气虚,乱吃药可能适得其反。


最后唠叨一句:心急吃不了热豆腐

中药调理就像小火慢炖,一般需要1-3个月才能看到效果,我小侄子喝了两个月八珍糕,现在顿顿能吃一碗饭,但中间也有反复,关键是要坚持,同时配合规律作息(晚上9点前睡觉)、适当运动(跳绳、打球),脾胃才会慢慢恢复活力。

如果你家也有“饭渣”家人,别慌!先试试这些温和的中药方子,再观察饮食和生活习惯,实在严重的话,一定找靠谱的中医号脉开方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,脾胃养好了,吃嘛嘛香才是真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