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图看懂中药分类!老中医都在用的秘籍大公开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咱们平时去中药店抓药,总能看到柜台后面挂着一张密密麻麻的"中药分类图",这张图可不是随便贴着好看的,里头藏着老祖宗千百年总结出来的用药智慧!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分类的门道,看完这篇你也能看懂方子里的乾坤。

中药分类到底分啥?

很多人以为中药就是草根树皮瞎炖一锅,其实人家讲究着呢!中药分类主要分四大门派:

  1. 按药性分:寒凉药、温热药、平性药
  2. 按功效分:补气药、活血药、清热药...
  3. 按入药部位分:根茎类、果实类、全草类...
  4. 按炮制方法分:生药、炒药、炙药...

就拿最常见的枸杞说事,它既是"补血药"(功效派),又是"果实类"(部位派),还是"平性药"(药性派),一张分类图能把这三层身份都标注清楚,老中医开方时才能精准搭配。

药性分类:寒热温凉有讲究

中药最基础的分类就是药性,这直接关系到能不能"对症下药"。

  • 寒凉派:黄连、金银花、板蓝根(上火咳嗽必备)
  • 温热派:生姜、肉桂、附子(怕冷体虚常用)
  • 和平使者:山药、茯苓、甘草(调和诸药的万金油)

去年我感冒咳嗽,老中医看了舌头说"有火",开的方子里黄芩、连翘这些寒凉药占大半,要是这时候瞎吃温热的人参,那真是火上浇油!所以说看懂药性分类,相当于掌握了中药的"阴阳说明书"。

功效分类:专病专治的兵法

中药房里常说的"补气补血""清热解毒",其实就是在说功效分类,常见功效门派有:

  • 补益军团:人参补气、当归补血、枸杞滋阴
  • 清热先锋:石膏退烧、蒲公英消炎、鱼腥草抗病毒
  • 理气大队:陈皮化痰、香附疏肝、枳壳破气
  • 祛湿特种兵:薏米利水、苍术燥湿、藿香化浊

特别有意思的是,很多药跨多个门派,比如黄芪既能补气(功效),又是温性(药性),还属于根茎类(部位),老中医开方就像排兵布阵,寒热搭配、攻补兼施,全靠分类图心里有数。

部位分类:花花草草皆学问

中药来源可讲究了,同样功效的药,部位不同用法大不同:

  • 根茎家族:人参(补)、葛根(解表)、黄连(清热)
  • 果实大队:杏仁(止咳)、山楂(消食)、枸杞(明目)
  • 全草选手:薄荷(清凉)、车前草(利尿)、灯心草(安神)
  • 动物军团:鹿茸(壮阳)、阿胶(补血)、蝉蜕(止痒)

记住个口诀:"根茎主升,果实主降,全草调和,虫兽攻坚",比如治疗便秘,用根茎类的大黄比用树叶类的番泻叶力度猛得多,这就是部位分类的奥妙。

炮制分类:生熟各有妙用

别小看"炒"这个动作,很多中药生熟作用天差地别:

  • 生药派:生大黄泻下猛,生首乌解毒强
  • 炒货党:炒麦芽消食,炒白术健脾
  • 蜜炙帮:炙甘草润肺,炙黄芪补中
  • 酒泡组:酒当归活血,酒川芎通络

我亲眼见过老药师处理何首乌:生的用来解毒截疟,九蒸九晒后就成了补肾乌发的滋补品,这就好比同一把剑,生的是断钢匕首,淬炼后成了削铁如泥的宝刃!

分类图的正确打开方式

现在终于明白为啥中药店要贴分类图了吧?这可不是给外行人看的装饰,而是:

  1. 快速查证:新手抓药时对照图册防拿错
  2. 组方参考:医生开方时按图索骥配伍
  3. 炮制指南:标明哪些药需要特殊处理
  4. 功效索引:按症状反推可用药材

去年我妈腰疼,我自己照着分类图给她配了杜仲(温性补肾)、牛膝(引药下行)、川断(续筋接骨)三味药,炖猪腰吃了一周就好利索,这就是分类图的实战威力!

避坑指南:分类图使用禁忌

别看分类图挺直观,使用时也有门道: × 别盲目混搭:寒热冲突、十八反十九畏要避开 × 注意鲜干区别:鲜芦根清热,干芦根生津 × 关注剂量差异:红花少量活血,过量可能堕胎 × 特殊人群慎用:孕妇忌用活血化瘀类,高血压慎用温补类

记住老中医常说的话:"是药三分毒,关键在调配",分类图是工具不是圣旨,具体用量还要看体质和病情。

现代应用:古法新用有妙招

现在中医院流行"智能分类图",扫码就能看:

  • 药材3D解剖图
  • 现代药理分析
  • 常见配伍禁忌
  • 食疗养生方案

我自己就收藏了电子版的分类图,感冒咳嗽时按症状搜索,立马知道该用金银花+连翘+薄荷这种"清热三剑客",比百度靠谱多了!

结尾彩蛋:你家药箱该咋备?

最后教大家个实用招——按分类图备家庭药箱:

  1. 应急箱:生姜(止呕)、金银花(消炎)、紫苏(散寒)
  2. 养生箱:枸杞(明目)、山楂(消食)、菊花(清肝)
  3. 外用箱:艾叶(泡脚)、薄荷(止痒)、三七(跌打)

下次去中药店,记得抬头看看我讲的那张"中药分类图",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用药玄机!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都藏在这些草根树皮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