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深山里的中药仙各,竟是调理虚寒体质的千年秘宝?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老家亲戚念叨一种叫"仙各"的中药,说是泡酒喝能驱寒气,炖汤加它能暖脾胃,我翻遍药店都没找到这名字,直到在武夷山采风时偶遇一位采药的老伯,才揭开了这种神秘药材的面纱。

寻访深山里的"仙草"

那天在桐木关附近拍素材,看见位满头白发的大爷背着竹篓在悬崖边采药,凑近一看,他手里拽着的藤蔓上结着暗紫色浆果,形状像极了缩小版的无花果。"这是仙各啊后生仔,现在年轻人都不晓得咯",大爷用山里红泥裹着的土陶罐给我泡了杯药酒,入口甘甜带着淡淡姜辣,半杯下肚手脚竟微微发汗。

老药农说这种长在阴湿岩缝里的藤本植物,在当地被称作"岩香果",每年霜降前后,有经验的采药人会踩着露水攀岩采摘,新鲜的浆果直接泡酒能存三年,晒干的果实则是熬制驱寒膏的主材,听着崖壁上传来的凿石声,突然明白为何古人称它为"仙各"——长在仙人难至之处的灵物。

从宫庭秘方到百姓厨房

查县志才发现,这种不起眼的小野果竟是明清时期贡品。《崇安县志》记载:"岩香果性温味辛,宫廷用以炮制壮阳酒",当地老人至今还保留着冬至酿制"三鞭酒"的传统,除了鹿鞭牛鞭,必加这味深山奇珍,不过真正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的,是闽北山区特有的食补智慧。

在邵武和平古镇见到家传五代的药膳铺,掌柜的演示了道招牌菜"仙各煨老鸭",将晒干的浆果用米酒浸泡整夜,塞进鸭腹与当归同蒸,揭盖瞬间,药香混着肉香直钻鼻腔,尝一口汤,先是甘草的回甘,接着涌起胡椒般的热力,最奇妙的是完全没有想象中的苦涩。

实验室里的古老智慧

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破解仙各的活性成分,最新论文显示,这种浆果含有独特的萜类化合物,能激活棕色脂肪细胞产热,这解释了为何山区百姓寒冬饮用后会感觉"从里往外发热",更有趣的是,他们发现野生与人工种植的仙各,有效成分含量相差8倍——原来这种植物的根系会分泌特殊物质,促使周围岩石释放微量元素。

不过专家提醒,正宗仙各仅生长在丹霞地貌的玄武岩缝隙中,市面上号称"种植仙各"的药材,多是同属不同种的替代品,真正的行家认准三个特征:表皮有细密白霜、断面呈大理石纹路、嚼碎后先甜后麻,某次在景区门口买到的"速冻鲜果",咬下去满口酸涩,这才懂老话"离开岩壁三日,仙各变凡果"的道理。

现代人的养生新玩法

年轻白领们开发出不少新吃法,有人把仙各粉掺进黑咖啡,做成"中式拿铁";烘焙达人试验出蜂蜜腌渍的果干,配酸奶当早餐,不过最惊艳的还是武夷茶厂的创新——用轻火炭焙过的仙各叶,与水仙茶拼配,冲泡时先闻蜜香,再品岩韵,最后喉咙泛起丝丝温热,被茶客戏称为"不会失眠的肉桂"。

最适合它的仍是传统用法,去年冬天跟着老中医采集标本,亲眼见他如何用晨露煎煮新鲜浆果,淡金色的汤汁泛着油光,配上几片生姜,连喝三天,困扰多年的痛经竟没再犯,这才理解为何古书说此物"宜晨服,借朝阳之气以通经络"。

如今每次经过中药材市场,总会在角落摊位发现几包灰扑扑的干果,卖货的老头神秘兮兮地说:"这是最后一批野生仙各",看着阳光下泛着紫晕的果实,突然想起老药农的话:"好药材都是天地养出来的,急不得,抢不得",或许正是这份对自然的敬畏,让这味被称为"仙各"的草药,在快节奏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