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方生活了三十多年,我发现个神奇事儿——咱们老家房前屋后那些不起眼的野草,居然都是中药铺里的抢手货!前阵子陪老妈去中药市场,她看着标价牌直咂舌:"这蒲公英咋比肉还贵?"我才恍然大悟,原来小时候用来喂兔子的野草,全是值钱的中药材!
要说北方最接地气的药叶,蒲公英绝对排第一,这种春天最早冒头的黄花野草,整株都能入药,记得小时候长痘,奶奶总让我嚼蒲公英的嫩叶,那股子清苦味儿现在想起来还泛口水,中医说它能清热解毒,我试过用开水泡干蒲公英当茶喝,上火喉咙痛时确实管用,不过要提醒大伙,采摘得选叶片完整的,开花后的老叶药效可要打折扣。
艾草算是北方人的老朋友了,端午挂艾蒿的传统可不是随便来的,我们村后山的艾草丛,每年五月都飘着特有的香气,邻居王婶教我认艾叶窍门:叶子背面有白绒毛,揉碎能闻到浓郁香气的才是好货,去年落枕脖子疼,用艾叶煮水热敷,那股热乎劲儿钻到骨头里,比膏药还灵验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艾草虽好却是滑胎的"猛药"。
桑树在北方算得上是"植树模范",耐寒耐旱还结果实,白露前后摘桑叶最合适,晨露未干时采下的叶子药效最佳,我试过用桑叶煮鸡蛋,蛋壳都染成淡绿色,吃着有股特殊的清香,老中医说桑叶能疏散风热,像感冒初起时用桑叶薄荷泡水,效果比药店买的感冒茶还好,不过霜打的桑叶性寒,脾胃虚的人要少吃。
说到薄荷,就想起单位花坛里那丛野薄荷,掐片叶子揉碎了放鼻子下,清凉感瞬间上头,夏天泡薄荷茶最解暑,我加两勺蜂蜜冷藏,比冰镇可乐还过瘾,这绿油油的小东西还是天然止痒剂,被蚊子咬了敷上鲜叶,比花露水还管用,不过要挑叶片厚实的,那些长得细长的多半是观赏品种,药效差得很。
紫苏在北方菜园很常见,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,上个月感冒鼻塞,我妈用紫苏叶煮水给我泡脚,蒸腾的热气带着香味,泡完脚整个人都通透了,这玩意儿还是天然防腐剂,包粽子时放两片,既能去腥还能延长保质期,不过要注意,气虚的人别贪吃,紫苏性温容易上火。
这些年中药涨价涨得厉害,但咱们北方这些野生药叶倒是越挖越少,上个月去郊外采艾草,发现往年常见的山坡都盖起了房子,老张头说现在药店里的艾绒,好多都是南方运来的,咱们本地的野生艾反而成了稀罕物,想想挺可惜的,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天然药库,可别在我们这代断了根。
其实辨认这些药叶并不难,关键要抓住特征,比如车前草的叶子带褶皱,马齿苋的茎是紫红色,槐树的羽状复叶有特殊气味,不过千万记住,不认识的野草千万别乱吃!前年隔壁村有人把曼陀罗当止咳草药,结果差点出大事,采药最好跟着老中医学两年,或者买本带彩图的中草药手册对照着认。
现在城里流行阳台种菜,我看种点药草更实用,在花盆里养几盆薄荷、紫苏,现摘现用多方便,去年我在窗台种了盆鱼腥草,刚开始嫌味道冲,后来感冒咳嗽时煮水喝,那股腥臭味竟喝出了成就感,不过这些药草都很"霸道",种的时候要单独盆栽,千万别和蔬菜混种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,年轻人开始流行"中药咖啡",把黄芪、枸杞、菊花当咖啡豆烘焙,据说提神还不伤胃,我们办公室小刘就天天泡蒲公英美式,说是既能消肿又能装文艺,不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这些偏凉性的药叶咖啡,体寒的人还是要少喝。
北方的药叶文化源远流长,光是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记载着上百种北方药材,这些生长在房前屋后、田边地头的野草,承载着祖辈的智慧,下次看见路边的野草别急着拔掉,说不定你脚下踩着的,就是价值连城的中药材呢!不过采摘时要手下留情,留些种子让它明年接着长,毕竟这些天然药库,可是咱们北方人独有的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