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~这膝盖疼得跟针扎似的!"隔壁张婶扶着墙直咧嘴,看着她被风湿折磨得皱巴巴的脸,我突然想起爷爷留下的那本泛黄医书,这些年偷偷研究出几个止疼方子,今儿个就把压箱底的本事倒给您——不过先说好,这些偏方顶多算"应急灯",真疼起来还是得找大夫!
【第一层:为啥非要自制止痛药?】 前阵子我妈腰突发作,疼得整宿睡不着,医院开的膏药贴着发烫,胃药吃了反酸,翻出爷爷的老樟木药箱,里头躺着个油纸包,打开竟是颗黑乎乎的药丸,掰开一闻,丁香混着桂皮香直冲脑门,没想到这颗祖传的"黑金丹",半小时就让我妈缓过劲来。
现在药店里的中成药,不是贵得离谱就是掺了西药成分,咱自己配的丸子,当归补血,川芎活血,茯苓健脾,配上蜂蜜调和,往陶罐里一闷,那叫一个地道!去年给邻居王叔治腿寒,他非说这丸子比二百块一盒的进口药膏还管用。
【第二层:三款居家必备止痛方】
-
风寒湿痹型(关节刺痛) 材料就四样:老姜榨汁、艾叶焙干、羌活磨粉、红糖结沙,生姜汁带着辣劲儿能驱寒,艾草烟熏味专克湿气,羌活是治风湿的圣手,捏药团时加点高度白酒,搓成弹珠大的丸子,蜡纸包三层塞冰箱,哪天肩周炎犯了,含嘴里慢慢咽,保准半盏茶功夫就见效。
-
跌打损伤型(淤青肿痛) 这方子得用鲜货:三七根捣烂、红花泡酒、乳香没药各半,最绝的是加两勺蜂蜡,隔水化开搅匀,上次我爸搬重物闪了腰,涂这个膏子三天就能下床,注意得现配现用,放久了药性就跑了。
-
痛经宫寒型(小腹冷痛) 姑娘们收藏好!肉桂粉打底,吴茱萸炒焦,益母草熬膏,再加点阿胶烊化,捏成橄榄形裹上朱砂衣,月经前五天开始吃,我表妹以前疼得打滚,自从带了这"红宝石"上班,现在经期还能跑马拉松。
【第三层:手残党也能搞定的制药术】 别以为炮制中药多玄乎,我家灶台就是实验室,炒药材最关键火候:文火慢烘,勤翻动,见微黄立马起锅,打粉要用老石臼,转着圈捣三百下,细得能筛面粉才算合格,蜂蜜炼煮有窍门,筷子沾滴冷水,滴蜜不散就行。
去年试着做安神丸,结果把黄连当甘草,苦得全家人一天都没胃口,后来才悟出诀窍:每味药先尝小指头尖那么点,记住味道再下手,现在柜子里排着五颜六色的药瓶,感冒发烧、蚊虫叮咬、烫伤红肿,没有摆不平的。
【第四层:这些坑千万别踩!】 某宝买的"古法炮制"药材,八成是硫磺熏过的,前年贪便宜买了批白芍,泡水喝得嗓子冒烟,现在只敢去同仁堂抓药,虽然贵点但安心。
还有剂量千万别自作主张!去年表弟学着调补肾丸,把鹿茸量翻倍,结果流鼻血进了急诊室,我现在所有方子都贴在冰箱上,用量杯刻度精确到毫升,药秤能称出零点几克。
最要紧是认清体质!同办公室小刘体热,吃我配的温补丸长了满脸痘,后来改成菊花枸杞决明子组合,这才消停,建议第一次试吃只服常规量的三分之一,就像品酒要先抿一小口。
【终极提醒】 这些土方子顶多算"家庭急救包",真遇上持续剧痛、高烧不退、伤口化脓,千万别硬扛!上个月楼下刘叔头疼硬撑,结果查出脑瘤晚期,咱们自制的丸子顶天算个创可贴,正经病还得靠白大褂。
对了,药监局新规明确说了,私人配制药剂不能买卖,送亲朋好友可以,千万别挂网上卖!前阵子有个微商卖"祖传止疼丹",结果里面查出西布曲明,直接喜提银手镯。
最后唠叨一句:药丸虽小情意重,但比不上定期体检重要,就像爷爷说的:"治病要趁早,养生需细巧",大家且把这手艺当乐趣,莫要本末倒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