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平时见惯了杨树,可你知道吗?这不起眼的大树浑身都是中药!从春天冒芽的嫩叶到冬天脱落的树皮,从挂在枝头的花絮到埋在土里的根须,杨树每个部位都能入药,今天咱就唠唠这棵"平民药树"的神奇之处,看完保准你路过杨树时会多看两眼!
杨树花——老中医眼里的"皮肤卫士"
记得小时候胳膊上长湿疹,奶奶总会去摘一把杨树穗儿,那毛茸茸的褐色花序看着不起眼,却是治皮炎的高手,村里老人说:"杨树花开时,正是祛湿解毒的好时机。"把新鲜花絮捣碎敷在红肿处,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玩意儿含有槲皮素、鞣质,能收敛止痒,连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都有记载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杨树花得趁花期采收,晒干后还能泡酒外用,现在有些养殖场还用它防治畜禽皮肤病,可见这天然药材有多实用,就是采摘时记得戴手套,那些小绒毛沾上可刺挠得慌!
杨树皮——清热利水的"糙汉子"
前年装修房子,工人师傅砍了几根杨树枝当支撑架,我看着剥下来的树皮直叹气,师傅却笑着说:"这可比西瓜霜还管用!"原来他们老家常用杨树皮煮水漱口,对付口腔溃疡,后来我试了下,那股苦涩味确实够冲,但上火引起的牙龈肿痛真能缓解。
药典里记载杨树皮性寒,能清热利湿,对支气管炎、痢疾都有一定效果,不过得用春季新剥的树皮,切成丝晒干备用,熬药时记得放红糖调味,不然苦得龇牙,有意思的是,树皮上的"眼睛"状纹路越明显,药效越好,这可是老药农的经验之谈。
杨树叶——随处可得的"外伤急救包"
上个月遛狗遇到邻居王婶,她正揪杨树叶给孙子止血,原来小孩爬树划破膝盖,随手扯几片叶子揉碎敷上,血立马止住了,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骑自行车,膝盖摔得血肉模糊,奶奶也是用杨树叶糊伤口,凉飕飕的还挺舒服。
其实杨树叶含大量单宁酸,收敛效果一流,新鲜叶子捣烂外敷能消炎,晒干的叶子煮水洗脚还能治脚气,不过要选叶片完整的,发黄或有虫洞的别用,每年春天摘嫩叶焯水凉拌,据说还能降血压,我们办公室的小刘天天带这个当减肥餐。
杨树根——藏在土里的"利尿剂"
去年回老家挖野菜,发现张大爷在刨杨树根,他神秘地说:"这是治小便不利的秘方!"只见他把拳头粗的根切成段,像炖肉似的煨了好几个小时,喝汤时的确有种淡淡的木香味,喝完没半小时就频频跑厕所。
查资料才明白,杨树根富含皂苷成分,确实有利尿消肿的作用,不过得用十年以上的老树根,切片晾干后煎服,就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,建议加红枣枸杞中和药性,需要注意的是,孕妇和体虚者慎用,毕竟排水排得太猛容易伤身。
杨树胶——大自然馈赠的"万能胶"
前阵子陪老妈逛公园,看见有人收集杨树流出的黏液,一问才知道,这"树泪"可是好东西!隔壁陈姨就用它敷乳腺增生,说是能化瘀散结,我自己也试过涂手上干裂的口子,那粘性堪比502,第二天伤口还真愈合了。
不过采集树胶讲究时机,得在春夏之交树干受伤时收集,刚流出的胶半透明,晾晒后会变琥珀色,除了外用,还能配药酒调理风湿,只是产量太少,一棵成年树一年也就产几十克,算是杨树家族里的稀有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