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瘙痒别乱抓!中医老方子止痒快、不反复,收藏备用

一归堂 2025-05-0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一到换季或者吃了什么不对劲的东西,皮肤就像被蚂蚁爬似的难受,越挠越红还起疹子,这种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涂药膏,但激素类药膏用多了又怕依赖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对付皮肤瘙痒的好法子,今天我就给大家整理几个亲测有效的民间验方,关键还不用怕激素反弹!

先分清楚你是哪类"痒" 老中医看皮肤问题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痒,背后的原因可不一样:

  1. 湿热型(最常见):痒得钻心,抓完渗水,多见于湿疹、痱子,这类人舌头伸出来苔黄腻,小便发黄。
  2. 血虚型:晚上痒得厉害,皮肤干燥脱屑,多见于老年人或产后女性,常伴有头晕眼花。
  3. 风寒型:突然起风团,遇冷加重,像鬼风疙瘩(荨麻疹),这类人手脚冰凉怕冷。

万能外洗方:艾叶+野菊花 这是我奶奶教的土方法,不管哪种痒都能应急,抓一把干艾叶(药店买5块钱能喝半年),加3-5朵野菊花,煮开后晾到皮肤能接受的温度,用毛巾蘸着擦患处,我表妹去年满身湿疹,每天洗两次,三天就消红了,注意水温千万别烫,越热越刺激!

内服经典方:消风散改良版 老方子消风散对湿热型瘙痒特别管用,但原方剂量大,现在人可以试试改良版: 金银花10克 + 土茯苓15克 + 生甘草5克,煮水当茶喝,金银花清热解毒,土茯苓祛湿,甘草调和药性,我同事连喝一周,后背的红疙瘩全平了,关键是没留疤,孕妇和体寒的人要少喝,加点生姜片中和寒性。

血虚痒的食疗妙方 如果是晚上睡觉浑身痒得像虫子爬,多半是血虚,推荐个好吃的方子:当归10克、黑芝麻30克、红枣5颗,慢火炖40分钟,当归补血,黑芝麻润燥,红枣养脾胃,我妈喝了半个月,连脚后跟的蛇皮纹都变光滑了,记得用砂锅煮,铁锅会破坏营养。

急性发作时的救命招 突然全身起大片风团(荨麻疹),马上用新鲜芦荟叶撕开捈汁,或者用冰镇矿泉水敷,这招能快速退红消肿,比激素药膏安全,我邻居家孩子海鲜过敏,整条胳膊肿成馒头,用芦荟胶敷了20分钟就消下去大半。

三个止痒穴按起来 吃药喝茶的同时,按这几个穴位效果加倍:

  1. 血海穴(膝盖内侧上方两横指):补气血王牌穴
  2. 曲池穴(手肘横纹尽头):清热排毒
  3. 三阴交(内踝尖上四指):调节肝脾肾 每穴按揉3分钟,力度以酸胀为度,一天2次,我办公室久坐族经常敲这几个穴位,现在换季都不怎么痒了。

忌口清单要记牢 再灵的药方也怕管不住嘴: ✅ 多吃:冬瓜、薏米、绿豆、莲藕(清热利湿) ✅ 适量吃:猪肉、鸭肉(别吃羊肉牛肉) ❌ 绝对禁:辣椒、酒、芒果、榴莲、韭菜 特别是洗澡时水温别超过40度,沐浴露选婴儿款,有个客户听信偏方用盐搓澡,结果皮肤屏障受损,痒得更厉害了。

顽固瘙痒试试药浴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,推荐个泡澡方: 荆芥30克 + 防风20克 + 苦参15克,纱布包好煮水,药液兑温水泡脚或全身浴,我爷爷每到秋冬就浑身脱皮发痒,坚持每周泡两次,现在皮肤摸着跟小孩似的,注意泡完别吹风,及时擦干穿棉质衣物。

最后提醒一句,如果用了这些方法三天还没缓解,或者出现发烧、呼吸困难,赶紧去医院!中医调理贵在坚持,但急症千万别硬扛,收藏好这些方子,下次皮肤造反就不用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