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手机时看到朋友圈晒出的“熬夜水”“刮油茶”,是不是瞬间被种草?这两年,中药饮料悄悄占领了便利店的C位,成了年轻人养生的新宠,今天咱们就一起盘盘这些自带“仙气”的饮品,顺便聊聊它们背后的故事!(附超全实拍图,建议收藏)
中药入饮:老祖宗的潮流密码
都说“药食同源”,但把黄芪、枸杞、雪梨汤装进透明瓶里卖,这操作绝对属于当代天才,其实古人早这么干了——唐朝就有桂花酿,宋代盛行薄荷饮,《红楼梦》里更是动不动就端出玫瑰露、山楂丸,只不过现在换个包装,加点冷萃技术,立马变身ins风打卡单品。
图1:故宫文创联名款“养心茶”玻璃瓶身设计,配料表里的人参须清晰可见,拿在手里像件艺术品。
网红爆款TOP10,你pick哪一款?
熬夜水:啤酒瓶里的养生哲学
“啤酒泡枸杞”的梗终于成真!黑色瓶身装的是决明子+菊花+金银花的组合,喝起来微苦回甘,某品牌宣传图直接放上加班电脑桌,配文“续命不如养生”,精准戳中社畜痛点。
图2:社交平台爆款“熬夜水”实拍,瓶身贴着“30岁前别进ICU”的黑色标签,拍照发圈秒获百赞。
刮油水:大餐救星的真相
宣称“吃火锅前喝半瓶”的植物饮料,主要成分是荷叶、乌龙茶提取物,实测更有效的可能是心理安慰——毕竟拿着绿瓶子吨吨吨时,谁还不自觉放下筷子?
图3:某品牌“饭后一瓶”广告图,对比喝饮料前后体重秤数字,虽然知道是摆拍,但看着真爽。
四物汤罐装版:女生专属“液体暖宝宝”
把当归、川芎熬成便携饮,粉色包装直击少女心,不过中医提醒:寒性体质才能天天喝,热性体质小心上火哦!
图4:超市货架上的四物汤饮品,配料表标注“无添加蔗糖”,但喝起来甜津津的,秘密都在赤藓糖醇里。
这些“伪养生”陷阱,千万别踩!
- 误区1:把凉茶当白开水喝
广东朋友从小喝到大的癍痧凉茶,外地人跟风囤货后发现:连喝三天嘴角起泡!夏枯草、岗梅根这些料只适合上火急救,日常喝选温和的茅根竹蔗水更稳妥。
图5:某凉茶品牌广告vs用户真实评价截图,“祛湿王”喝完腹泻的评论密密麻麻。
- 误区2:盲目追求“药材越多越好”
某网红产品塞了人参、灵芝、鹿茸,结果喝出鼻血……中医讲究配伍,就像炒菜不能把所有调料倒锅里,得听专业配方!
DIY党必收!在家复刻中药饮攻略
想避开添加剂?试试这些懒人配方:
- 基础版:红枣3颗+枸杞10粒+沸水焖泡,办公室养生神器。
- 进阶版:雪梨挖空填川贝粉,隔水炖1小时,秋冬润肺必备。
- 暗黑版:黑芝麻+核桃+山药打成糊,加蜂蜜冷藏,健身党代餐首选。
图6:博主自制“五黑补肾奶昔”步骤图,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糊混合后像极了奶茶,评论区求教程的一堆。
中药饮料的AB面:是风口还是智商税?
资本疯狂涌入的背后,确实带火了濒危药材种植(比如云南石斛),但也催生了乱象——某网红品牌被曝用边角料提取,有效成分还不如自己泡茶,建议认准GMP认证药企出品,别为颜值交学费。
图7:药店VS网红品牌成分对比表,同款西洋参饮固形物含量差3倍,价格却差不多。
未来趋势:中药+万物皆可CP
- 中药+气泡水:陈皮柠檬气泡饮已在路上
- 中药+奶茶:益母草奶茶(经期限定款)
- 中药+鸡尾酒:罗汉果威士忌正在酒吧菜单上崭露头角
图8:概念产品“二十四节气限定饮”设计图,春分喝枸杞茉莉冷萃,冬至来瓶肉桂黄精热饮,国潮感拉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