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治头晕中药方,对症调理才有效!

一归堂 2025-05-05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开头引入
最近总听朋友说“头晕起来天旋地转,走路都扶墙”,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大毛病,其实啊,这种头晕在中医里早就有说法,多半和气血、肝肾、脾胃有关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老中医常开的治头晕药方,学会对症调理,少受罪!


头晕不是小事儿,背后原因要分清

很多人觉得头晕忍忍就过去了,但中医讲究“治病求根”,头晕的常见原因有四种:

  1. 气血不足(脑袋供血不够,像浇花水不足,花自然蔫);
  2. 肝阳上亢(火气太旺,头顶像顶了个热锅);
  3. 痰湿堵头(湿气重,头就像裹了层保鲜膜);
  4. 肾虚髓空(肾精亏了,脑子像缺油的灯)。

不同原因对应不同药方,吃错了等于白折腾,甚至加重症状!


经典药方大公开,对号入座才灵验

气血亏虚型:蹲下起身眼前黑,脸色蜡黄没精神

药方:八珍汤加减(党参15g、熟地10g、当归10g、白芍10g、川芎6g、白术10g、茯苓10g、甘草3g)

  • 作用:党参、白术补气,四物汤(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)补血,茯苓健脾祛湿。
  • 适合人群:熬夜党、产后女性、节食减肥者。
  • 案例:邻居王姐产后总头晕,喝两周八珍汤炖鸡,脸色红润了,站起来也不晃了。

肝阳上亢型:暴躁易怒,头胀痛,晚上失眠

药方:天麻钩藤饮(天麻10g、钩藤10g、石决明15g、栀子6g、黄芩6g、牛膝10g、杜仲10g)

  • 作用:天麻息风止晕,钩藤、石决明降肝火,黄芩清热,牛膝引火下行。
  • 适合人群:高压上班族、更年期女性。
  • 注意:胃寒的人加生姜3片,别空腹喝,怕伤胃。

痰湿中阻型:头重脚轻,舌苔厚腻,胸闷恶心

药方:半夏白术天麻汤(半夏9g、白术12g、天麻8g、陈皮6g、茯苓15g、甘草3g)

  • 作用:半夏化痰,白术健脾,天麻止晕,陈皮理气。
  • 食疗搭配:煮粥时加荷叶、薏米,少吃肥肉和甜腻食物。

肾精不足型:头晕耳鸣,腰酸腿软,健忘

药方:左归丸加减(熟地15g、山药12g、山萸肉10g、枸杞10g、菟丝子10g、牛膝8g)

  • 作用:熟地、山萸肉补肾填精,枸杞养肝明目,牛膝引药入肾。
  • 小技巧:用黄酒送服中成药左归丸,吸收更好。

吃药不如调习惯,防头晕从生活下手

  1. 起床慢一点:醒后躺1分钟→坐1分钟→站1分钟,给身体“开机时间”。
  2. 忌猛转头:尤其中老年人,颈椎猛地转动容易诱发眩晕。
  3. 多吃“黑色食物”:黑豆、黑芝麻、桑葚,补肾又养血。
  4. 按揉穴位:每天搓耳垂(降压沟)、按太溪穴(肾经),各3分钟。

警惕!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

如果头晕伴随以下症状,别自己乱吃药:

  • 突然剧烈头痛、呕吐(小心脑出血);
  • 手脚麻木、口齿不清(可能是中风);
  • 心慌胸闷、出冷汗(低血糖或心梗信号)。

真实案例分享,调理贵在坚持

张叔常年头晕,CT查不出问题,后来中医诊断是“痰湿+肝火”,开了半夏白术天麻汤,配合每周3次慢跑,一个月后头不沉了,脾气也温和了,他说:“以前总觉得中药慢,其实对症了真立竿见影!”


结尾叮嘱:中药讲究辨证,千人千方,如果你对照症状拿不准,建议拍个舌苔照片(发到中医问诊平台),或者去线下找大夫摸脉,调理是细活儿,别指望喝两天药就断根,耐心比药效更重要!

(本文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遵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