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早晚温差大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又响起来了,每次感冒发烧往医院跑,排队挂号、验血开药折腾一整天,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了应对妙招,今天整理出压箱底的5个治感冒中药方,个个都有百年传承背景,关键时候真能救急!
伤寒论里的"感冒终结者"——麻黄汤
说到治感冒鼻祖级方子,必须提张仲景的麻黄汤,这个出自《伤寒论》的经典方,专治冬天着凉后怕冷发抖、鼻涕像水龙头的情况,记得去年大雪天邻居王叔淋雨回来,裹着厚被子还直打哆嗦,抓了一把麻黄、杏仁、桂枝加甘草煮水,喝完半小时就喊"身子暖过来了",不过这方子药性猛,得像熬中药铺那样严格按比例来,建议找中医师把关剂量。
厨房里就能找到的万能方——葱姜红糖水
这个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平民方子,简直是懒人福音,上次表姐家娃半夜发烧,家里翻出三根葱白、几片生姜加红糖煮了五分钟,喝下去发汗后体温就降下来了,关键是做法零门槛:葱须带根那种最好,生姜拍烂不用去皮,红糖块比白糖管用十倍,但要是嗓子红肿疼痛,这法子可能就不适用了。
江南郎中传下来的祛湿方——藿香正气散
梅雨季感冒总带着浑身酸疼,这种湿气重的病症得靠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的藿香正气散,前阵子同事去湿地公园采风回来,头重脚轻像灌了铅,用藿香、紫苏、白芷这些晒干的草药煮茶,配合泡脚发汗,两天就活蹦乱跳了,现在药店也有中成药,不过自己配草药更便宜,要注意紫苏叶得选背面绒毛多的才够劲。
体虚感冒专用方——玉屏风散
隔壁陈奶奶总在流感季中招,后来中医给她开了元代《丹溪心法》里的玉屏风散,黄芪、白术、防风这三味药看着普通,却是给身体筑围墙的好组合,她坚持每周喝两次,今年春天全家感冒就她没事,但这方子补气为主,如果是高烧39度往上冲的情况,还得搭配其他退热药。
岭南凉茶铺的秘密武器——桑菊饮
广州出差学来的土方法,源自清代《温病条辨》的桑菊饮特别适合风热感冒,当地朋友教我用桑叶、菊花煮水,加点薄荷冰糖,对付喉咙痛、流黄涕特别灵,上个月我自己试了次,午睡起来喉咙冒烟,连喝两杯第二天就好了七七八八,不过这方子性寒,肠胃不好的要兑点温水喝。
重要提醒:这些古方虽然管用,但感冒也分风寒风热、体虚体实,像麻黄汤遇上喉咙肿痛就可能雪上加霜,藿香正气水给阴虚火旺的人喝反而伤身,建议大家收藏方子的同时,手机里备个舌象拍照功能,观察舌头颜色判断寒热,实在拿不准就去看中医号脉,毕竟老师傅的经验比任何偏方都靠谱。
平时预防更重要,我姥姥那辈人爱用艾叶熏房间,现在可以试试随身带个小布包塞点丁香、荆芥,在人群密集处闻一闻,换季时候用苍术、白芷泡泡脚,驱寒效果比泡脚包还好,记住这些老法子,下次感冒或许就不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