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收到好多朋友留言,说自己白天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,连吃饭都能湿透衣领,晚上睡着还盗汗,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毛病,吃西药效果也不明显,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医眼里叫"自汗"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调理妙招。
先搞懂什么是"自汗"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自汗和盗汗的区别,自汗就是白天不热也出汗,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,像洗头一样,盗汗则是晚上睡觉时出汗,醒后即止,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是出汗异常,但调理方法完全不同。
中医看自汗的三大根源 我跟着师傅学习时,发现自汗主要和这三个脏腑有关:
- 肺气不足:就像大门关不严,津液往外漏
- 心气虚弱:好比水泵动力不足,固摄不住汗液
- 脾胃失调:后天之本虚弱,气血生化没动力
对症下方才有效 这些年收集了不少民间验方,发现效果最好的还是辨证施治,给大家整理了三种常见类型:
▶ 气虚型(最常见) 症状:动不动就出汗,怕风怕冷,乏力没精神 经典方:玉屏风散加减 黄芪30g+白术15g+防风10g,这是基础方,气短加党参15g,胃口差加茯苓10g,特别怕冷加桂枝6g,记得用砂锅煎药,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,每天早晚饭后温服。
▶ 阴虚火旺型 症状:出汗伴随手心脚心发热,心烦失眠 推荐方:当归六黄汤改良 生地黄15g、黄芩10g、黄连6g、黄柏10g、黄芪20g、当归10g,阴虚严重加麦冬10g,失眠加酸枣仁15g,这种体质要少吃辛辣火锅,多吃银耳莲子羹。
▶ 湿热郁蒸型 症状:出汗黏腻发黄,口苦口臭,舌苔厚腻 调理方: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5g、茯苓12g、猪苓10g、泽泻10g、白术9g,这类人要特别注意清淡饮食,可以用荷叶煮水代茶饮。
老中医私藏调理秘诀 光吃药还不够,这些辅助疗法要坚持做:
- 穴位按摩:每天按揉合谷穴、复溜穴各3分钟,用大拇指按压到酸胀感为止
- 食疗方:用浮小麦30g+红枣5颗+甘草6g煮水,代替奶茶喝,坚持一个月
- 起居调整:午睡不超过30分钟,枕头垫高10厘米,避免压迫胸口
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调理过一位建筑工人大哥,每天在工地出汗像洗澡,回家吹风扇又感冒,给他开了玉屏风散加太子参,配合艾灸足三里,半个月后反馈说现在干活只微微冒汗,终于不用天天换衣服了。
特别注意这些事 ◆ 出大汗后要及时擦干,特别是头发和脖子 ◆ 空调房温度别低于26度,保护阳气 ◆ 少吃生冷水果,伤脾更易出汗 ◆ 严重自汗要排查甲亢、糖尿病等疾病
调理自汗就像修补漏水的桶,急不得,一般坚持用药1个月会有改善,3个月基本巩固,记住要根据季节调整药方,比如夏天加些清热的,冬天侧重补气,如果自己拿不准,最好找中医师把脉开方,毕竟每个人的